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注释表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7页 |
1.2 数控机床误差分类 | 第17-19页 |
1.2.1 准静态误差 | 第17-18页 |
1.2.2 动态误差 | 第18-19页 |
1.3 数控机床误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31页 |
1.3.1 误差检测与辨识 | 第19-26页 |
1.3.2 误差建模技术 | 第26-30页 |
1.3.3 误差溯源敏感性研究 | 第30-31页 |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1页 |
1.5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基于增量矩阵的多轴数控机床准静态空间误差建模 | 第34-50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多轴数控机床运动轴误差分析 | 第34-35页 |
2.2.1 移动轴误差 | 第34-35页 |
2.2.2 旋转轴误差 | 第35页 |
2.3 基于增量矩阵的多轴数控机床准静态空间误差建模 | 第35-46页 |
2.3.1 齐次坐标变换 | 第35-36页 |
2.3.2 多轴数控机床准静态空间误差建模 | 第36-39页 |
2.3.3 三轴机床空间误差建模 | 第39-42页 |
2.3.4 五轴RTTTR机床误差建模 | 第42-46页 |
2.4 多轴数控机床误差灵敏度分析 | 第46-49页 |
2.4.1 多轴数控机床灵敏度模型 | 第46-47页 |
2.4.2 多轴数控机床灵敏度分析实例 | 第47-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多轴数控机床进给轴误差辨识 | 第50-80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基于球杆仪的旋转轴误差分类辨识 | 第50-61页 |
3.2.1 球杆仪典型测量模式及轨迹 | 第51页 |
3.2.2 位移误差辨识研究 | 第51-53页 |
3.2.3 转角误差辨识研究 | 第53-58页 |
3.2.4 旋转轴与移动轴垂直度误差 | 第58-59页 |
3.2.5 旋转轴误差检测实验 | 第59-61页 |
3.3 基于激光干涉仪改进九线法的移动轴误差辨识 | 第61-79页 |
3.3.1 移动轴误差项辨识方法研究 | 第62-66页 |
3.3.2 移动轴误差分离与辨识 | 第66-68页 |
3.3.3 移动轴误差检测实验 | 第68-74页 |
3.3.4 移动进给系统空间误差分析 | 第74-77页 |
3.3.5 移动轴温度检测实验设计 | 第77-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多轴数控机床进给轴误差建模 | 第80-99页 |
4.1 引言 | 第80页 |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几何误差建模研究 | 第80-86页 |
4.2.1 支持向量回归理论概述 | 第80-83页 |
4.2.2 几何误差支持向量机模型研究 | 第83-86页 |
4.3 基于热变形修正系数的热误差建模研究 | 第86-98页 |
4.3.1 位移热误差特性分析 | 第86-92页 |
4.3.2 位移热误差建模 | 第92-9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机床温度变量优化及主轴热误差分片逆回归建模 | 第99-115页 |
5.1 引言 | 第99页 |
5.2 基于最优阈值的温度变量优化方法研究 | 第99-105页 |
5.2.1 温度测点优化策略与方法分析 | 第99-100页 |
5.2.2 基于最优阈值的温度变量分组方法 | 第100-104页 |
5.2.3 最佳分组下建模温度变量优化方法 | 第104-105页 |
5.3 热误差分片逆回归建模方法研究 | 第105-107页 |
5.3.1 统计回归问题概述 | 第105-106页 |
5.3.2 热误差分片逆回归建模方法 | 第106-107页 |
5.4 温度变量优化及主轴热误差建模实例 | 第107-114页 |
5.4.1 实验设计及分析 | 第108-111页 |
5.4.2 热误差建模温度变量优化 | 第111-113页 |
5.4.3 热误差分片逆回归建模 | 第113-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多轴数控机床误差实验系统开发与实验验证 | 第115-126页 |
6.1 引言 | 第115页 |
6.2 温度和误差检测系统开发 | 第115-116页 |
6.3 误差补偿系统开发 | 第116-119页 |
6.4 误差模型验证分析 | 第119-125页 |
6.4.1 移动轴定位几何误差验证 | 第119页 |
6.4.2 移动进给系统空间热误差验证 | 第119-123页 |
6.4.3 主轴轴向热误差验证 | 第123-12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126页 |
7.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7.3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