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 | 第8-11页 |
1.1.1 前言 | 第8页 |
1.1.2 聚合物共混的基本概念 | 第8-9页 |
1.1.3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分类 | 第9页 |
1.1.4 共混改性的目的及作用 | 第9-10页 |
1.1.5 共混改性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 聚合物的相容性 | 第11-12页 |
1.2.1 聚合物相容性基本概念 | 第11页 |
1.2.2 改善相容性的方法 | 第11-12页 |
1.3 PA6的概述与发展 | 第12-13页 |
1.4 PA6/ABS共混物的发展史 | 第13-16页 |
1.5 橡胶增韧塑料机理 | 第16-17页 |
1.5.1 微裂纹理论 | 第16页 |
1.5.2 多重银纹理论 | 第16-17页 |
1.5.3 剪切屈服理论 | 第17页 |
1.5.4 银纹-剪切带理论 | 第17页 |
1.5.5 空洞化理论 | 第17页 |
1.6 核壳结构改性剂 | 第17-18页 |
1.7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ABS改性剂中游离SAN链的作用研究 | 第19-27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1.1 实验原料及合成配方 | 第19页 |
2.1.2 ABS核壳改性剂的合成 | 第19页 |
2.1.3 核壳改性剂游离SAN链段的分离 | 第19-20页 |
2.1.4 PA6/ABS共混物的制备 | 第20页 |
2.1.5 DMA分析 | 第20页 |
2.1.6 力学性能 | 第20页 |
2.1.7 形态观察 | 第20-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6页 |
2.2.1 流变性能分析 | 第21-23页 |
2.2.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23-25页 |
2.2.3 动态力学分析 | 第25页 |
2.2.4 分散相形态 | 第25-26页 |
2.3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环氧官能化ABS改性剂中游离SAN链的作用研究 | 第27-4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3.1.1 实验原料及主要的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3.1.2 改性剂的合成与分离处理 | 第28页 |
3.1.3 试样制备 | 第28页 |
3.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3.2.1 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 第29-32页 |
3.2.2 冲击性能 | 第32-34页 |
3.2.3 拉伸性能 | 第34-37页 |
3.2.4 动态力学分析 | 第37-38页 |
3.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