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10-11页 |
1.1.2 三期叠加下的新旧动能转换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空间布局与园区建设 | 第12页 |
1.2.2 产业融合与产城融合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构建华中家居产业新城的驱动力 | 第17-37页 |
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基础 | 第17-29页 |
2.1.1 经济基础的推拉模型 | 第17页 |
2.1.2 城市转型的区位优势 | 第17-24页 |
2.1.3 产业选择的区位差异 | 第24-27页 |
2.1.4 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效应 | 第27-29页 |
2.2“无”中生“有”的潜江家具产业 | 第29-32页 |
2.2.1“十二五”全国年均增速 15% | 第30页 |
2.2.2 华中家居产业新城主导空间布局 | 第30-31页 |
2.2.3 产业新城资本投资综合效益显现 | 第31页 |
2.2.4 全友好迪产业集群孵化电商平台 | 第31-32页 |
2.3 华中家居产业新城产业园区的内涵及特征 | 第32-34页 |
2.3.1 空间集聚 | 第33页 |
2.3.2 产业融合 | 第33-34页 |
2.3.3 动态适应 | 第34页 |
2.4 家居产业园区发展机遇 | 第34-35页 |
2.4.1 产业转移承接地带来的机遇 | 第34页 |
2.4.2 家居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机遇 | 第34页 |
2.4.3 汉新欧物流推动带来的机遇 | 第34页 |
2.4.4 定制家具标准化带来的机遇 | 第34-35页 |
2.4.5 产城融合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 第35页 |
2.5 家居产业园区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2.5.1 原辅材料不配套 | 第35页 |
2.5.2 生产模式不互联 | 第35页 |
2.5.3 产品类型不集中 | 第35-37页 |
第3章 华中家居产业新城产业园区落地生根构建模式 | 第37-43页 |
3.1 家居产业园区多主体构建模式设计 | 第37-39页 |
3.1.1 产业集群融合推动模式 | 第37-38页 |
3.1.2 产业链融合推动模式 | 第38页 |
3.1.3 梯度差异驱动模式 | 第38-39页 |
3.1.4 政府合作引导模式 | 第39页 |
3.2 产城一体“两化互动”,引导产业园区“自循环” | 第39-40页 |
3.2.1 产城一体融合互动 | 第39-40页 |
3.2.2 产业园区生态转型 | 第40页 |
3.3 产业转型“多源造血”,加速产业园区“内循环” | 第40-41页 |
3.3.1 腾笼换鸟,以园养园 | 第40页 |
3.3.2 分散布局,以资选商 | 第40-41页 |
3.3.3 工业地产,商业运作 | 第41页 |
3.4 城镇配套“多渠补血”,牵引产业园区“外循环” | 第41-42页 |
3.4.1 功能配套,园区高效 | 第41页 |
3.4.2 人口集聚,承载集约 | 第41页 |
3.4.3 区位优势,物流网络 | 第41-42页 |
3.5 产城融合“机制活血”,畅通产业园区“微循环” | 第42-43页 |
3.5.1 金融精准服务创新的激励机制 | 第42页 |
3.5.2 相互依存产业培育的共生机制 | 第42页 |
3.5.3 园区土地精细管理的调控机制 | 第42页 |
3.5.4 园区建设四权拍卖的促建机制 | 第42-43页 |
第4章 华中家居产业新城产业园区“五极三链”构建 | 第43-53页 |
4.1 五极支点的“五五钻石结构”模型 | 第43-47页 |
4.1.1“五五结构”模型转型升级 | 第43-45页 |
4.1.2“钻石结构”模型寻找燃点 | 第45-47页 |
4.2 产业园区集群发展五项措施 | 第47-49页 |
4.2.1 依托互联网+家居推进供给侧改革 | 第47页 |
4.2.2 依托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 | 第47-48页 |
4.2.3 原辅配套生产协作发展绿色制造 | 第48页 |
4.2.4 整合“四向”资源集成产业模块 | 第48页 |
4.2.5 实施设计主导驱动楚派跨界宅配 | 第48-49页 |
4.3 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五个导向 | 第49-50页 |
4.3.1 提高省内转化率:上游木材加工优势转向家具制造 | 第49页 |
4.3.2 提高本地配套率:强化产业链的本地横向协作配套 | 第49页 |
4.3.3 提高市场外销率:市外-省外-境外的电商跨域经营 | 第49页 |
4.3.4 提高产品增值率:互联网+家居的个性化C2F定制 | 第49页 |
4.3.5 提高循环再生率:提供绿色环保低碳的家具产品 | 第49-50页 |
4.4 产业园区平台建设五项举措 | 第50-51页 |
4.4.1 龙头带园,提质增效,激活产业存量资产 | 第50页 |
4.4.2 全链补园,体验整合,两端嵌入链式招商 | 第50页 |
4.4.3 规模固园,承东启西,以产兴城产城互动 | 第50页 |
4.4.4 电商促园,跨境营销,两化融合注入活力 | 第50页 |
4.4.5 循环强园,要素保障,环境承载平台共生 | 第50-51页 |
4.5 产业园区“三链螺旋”结构模型 | 第51-53页 |
4.5.1 由点向面、多点嵌入的创新价值链 | 第52页 |
4.5.2 由横向纵、纵横协作的家居产品链 | 第52页 |
4.5.3 由内向外、辐射全球的市场空间链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6页 |
5.1 华中家居产业新城的实践价值 | 第53-54页 |
5.2 华中家居产业新城的未来发展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