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23页 |
1 多糖的构效关系概述 | 第14-18页 |
2 多糖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8-19页 |
3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4 枸杞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一章 LBP的化学分析及结构表征 | 第23-38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1.1.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1.1.3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1.1.4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1.2 结果 | 第27-34页 |
1.2.1 LBP的柱层析纯化 | 第27-28页 |
1.2.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1.2.3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1.2.4 LBP_3的分子量测定 | 第29-30页 |
1.2.5 LBP_3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30页 |
1.2.6 UV分析 | 第30-31页 |
1.2.7 FTIR分析 | 第31-32页 |
1.2.8 NMR分析 | 第32-33页 |
1.2.9 SEM分析 | 第33-34页 |
1.3 讨论 | 第34-37页 |
1.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二章 LBP的荧光标记及标记物的稳定性研究 | 第38-52页 |
2.1 LBP的荧光标记研究 | 第38-43页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2.1.3 结果 | 第40-43页 |
2.2 LBP_3-FITC体内外稳定性研究 | 第43-50页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2.2.3 结果 | 第46-50页 |
2.3 讨论 | 第50-51页 |
2.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章 LB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52-77页 |
3.1 LBP_3-FITC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2-65页 |
3.1.1 材料和仪器 | 第52-5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3.1.3 结果 | 第55-65页 |
3.2 LBP_3-FITC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 第65-76页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3.2.2 结果 | 第67-75页 |
3.2.3 讨论 | 第75-76页 |
3.3 结论 | 第76-77页 |
第四章 LBP作用于糖尿病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77-9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7-78页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77页 |
4.1.2 实验动物 | 第77-78页 |
4.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8页 |
4.1.4 实验数据分析软件 | 第7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8-80页 |
4.2.1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78页 |
4.2.2 LBP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 | 第78页 |
4.2.3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 第78-79页 |
4.2.4 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79页 |
4.2.5 大鼠血清、尿液和组织样本的GC-TOFMS代谢组学检测 | 第79-80页 |
4.2.6 GC-TOFMS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80页 |
4.3 结果 | 第80-94页 |
4.3.1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4.3.2 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 | 第81-82页 |
4.3.3 大鼠血清样本的GC/MS分析结果 | 第82-85页 |
4.3.4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及鉴定 | 第85-87页 |
4.3.5 大鼠尿液样本的GC/MS分析结果 | 第87-89页 |
4.3.6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及鉴定 | 第89-90页 |
4.3.7 大鼠肝脏样本的GC/MS分析结果 | 第90-92页 |
4.3.8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及鉴定 | 第92-94页 |
4.4 讨论 | 第94-95页 |
4.5 结论 | 第95-97页 |
全文结论 | 第97-99页 |
创新点 | 第99-100页 |
不足点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15-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1页 |
作者简介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