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5页 |
1.1.1 政策环境对创意农业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 | 第11-12页 |
1.1.2 新常态下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 | 第12-14页 |
1.1.3 传统单一农业产业园区进入旅游市场存在一定误区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1.3.1 创意农业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2 创意农业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3.3 乡村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理论 | 第23-35页 |
2.1 产业融合理论 | 第23-25页 |
2.1.1 产业融合的概念及内涵 | 第23-24页 |
2.1.2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第24-25页 |
2.1.3 产业融合的效应 | 第25页 |
2.2 体验经济理论 | 第25-28页 |
2.2.1 体验经济学的概念 | 第25-26页 |
2.2.2 体验经济学的特征 | 第26-27页 |
2.2.3 对农业园区旅游开发的启示 | 第27-28页 |
2.3 旅游产业开发概念辨析 | 第28-31页 |
2.3.1 当代旅游产业的核心内容 | 第28-29页 |
2.3.2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辨析 | 第29-31页 |
2.4 农业园区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理论 | 第31-35页 |
第三章 中华六合园旅游资源基础与条件分析 | 第35-49页 |
3.1 研究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 第35-36页 |
3.2 项目核心优势 | 第36-38页 |
3.2.1 交通区位优势 | 第36-37页 |
3.2.2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7页 |
3.2.3 主体产业优势 | 第37-38页 |
3.2.4 社会资源优势 | 第38页 |
3.3 项目市场分析 | 第38-45页 |
3.3.1 南京市有机农业产品供销市场 | 第38-41页 |
3.3.2 本项目面向南京发展有机农业的主要优势 | 第41-42页 |
3.3.3 南京市乡村休闲旅游竞争市场 | 第42-45页 |
3.3.4 本项目面向竹镇县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竞争市场的主要优势 | 第45页 |
3.4 项目瓶颈与难题分析 | 第45-49页 |
3.4.1 三大瓶颈:文态、形态、业态 | 第46-47页 |
3.4.2 三大难题:亮点、热点、卖点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中华六合园项目休闲旅游开发研究 | 第49-72页 |
4.1 文化创意挖掘定位 | 第49-52页 |
4.2 项目核心创意 | 第52-55页 |
4.2.1 品牌塑造(亮点文态) | 第52-53页 |
4.2.2 主题提炼(热点形态) | 第53页 |
4.2.3 产业定位(卖点业态) | 第53-55页 |
4.3 分区功能布局 | 第55-57页 |
4.4 重点核心项目及产品 | 第57-72页 |
4.4.1 六合园区大门 | 第57-58页 |
4.4.2 中华六合园有机农林业集中区重点项目及产品 | 第58-64页 |
4.4.3 中华六合园总部集群——创意农科业集中区重点项目及产品 | 第64-66页 |
4.4.4 中华六合园现代农业会务教培中心——会务教培业集中区重点项目及产品 | 第66-67页 |
4.4.5 旅游度假业集中区重点项目及产品 | 第67-72页 |
第五章 中华六合园项目开发对策建议 | 第72-77页 |
5.1 国资引导 | 第72-73页 |
5.2 企业经营 | 第73-74页 |
5.3 农民参与 | 第74-75页 |
5.4 经营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与项目的五大平台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