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公路论文--汽车论文

柴油车细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排放特征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机动车排放测试方法研究进展第10-17页
        1.2.1 台架测试第11页
        1.2.2 隧道测试第11-12页
        1.2.3 遥感测试第12-13页
        1.2.4 车载测试第13-14页
        1.2.5 移动实验室测试第14-15页
        1.2.6 不同在路测试方法对比第15-17页
    1.3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理化特征研究第17-20页
        1.3.1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第17页
        1.3.2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稀释方法第17-18页
        1.3.3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化学特征研究第18-19页
        1.3.4 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采样测试系统与分析方法建立第22-35页
    2.1 柴油车颗粒物车载排放采样系统设计第22-24页
    2.2 柴油车颗粒物车载排放采样系统搭建第24-28页
        2.2.1 颗粒物采样系统构成第24页
        2.2.2 采样测试系统中仪器第24-28页
    2.3 膜采样样品实验室分析方法第28-32页
        2.3.1 机动车尾气中单颗粒物分析第28-29页
        2.3.2 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中碳质组分分析第29-30页
        2.3.3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中无机离子分析第30-31页
        2.3.4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中痕量元素分析第31-32页
        2.3.5 膜采样样品称重第32页
    2.4 测试质量保证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理化特性研究第35-56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测试信息第35-40页
        3.2.1 测试城市选择第35-36页
        3.2.2 测试车辆选择第36-38页
        3.2.3 测试路线第38-39页
        3.2.4 车载测试系统的安装第39-40页
    3.3 测试数据初步处理第40-45页
        3.3.1 测试结果第40-43页
        3.3.2 测试数据同步处理第43-45页
        3.3.3 稀释比第45页
    3.4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物理性质特征第45-52页
        3.4.1 质量排放因子特征第45-49页
        3.4.2 单颗粒形貌特征第49页
        3.4.3 粒数浓度特征第49-52页
    3.5 柴油车排放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第52-55页
        3.5.1 碳质组分特征第52-53页
        3.5.2 水溶性离子和痕量元素特征第53-55页
    3.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工况与颗粒物组分排放的关系研究第56-75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参数定义第56-57页
        4.2.1 排放速率和排放因子第56-57页
        4.2.2 比功率(VSP)第57页
    4.3 工况对组分影响分析第57-59页
        4.3.1 行驶工况对组分的影响第57-58页
        4.3.2 平均速度对组分的影响第58-59页
    4.4 基于VSP的排放单元划分方法第59-60页
    4.5 IVE模型排放单元划分方法第60-62页
    4.6 MOVES模型排放单元划分方法第62-63页
    4.7 化学组分排放因子模拟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第63-72页
        4.7.1 排放单元划分方法第63-66页
        4.7.2 本研究排放单元的划分第66-68页
        4.7.3 排放单元与排放速率关联第68页
        4.7.4 排放速率库的建立第68-70页
        4.7.5 构建排放单元与组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基础第70-72页
    4.8 组分排放因子模拟方式的建立及验证第72-74页
        4.8.1 模拟方式的建立第72-74页
    4.9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中国柴油车颗粒物组分排放清单的建立第75-86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清单的研究内容第75-76页
    5.3 交通活动水平第76-77页
    5.4 颗粒物排放因子确定第77页
    5.5 车辆工况测试第77-81页
        5.5.1 行驶工况测试第78-79页
        5.5.2 车辆行驶工况合成第79-81页
        5.5.3 排放单元百分比分布第81页
    5.6 基于工况的排放因子模拟第81-83页
    5.7 建立中国2009年柴油车化学组分排放清单第83-85页
    5.8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86-89页
    6.1 结论第86-88页
    6.2 建议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附录 测试车辆信息第104-10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决策方式影响合作水平的研究
下一篇:美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技术协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