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缩略词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临床研究 | 第12-24页 |
| 1.研究对象 | 第12-14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4页 |
| 2 研究方案 | 第14页 |
| 2.1 分组方法 | 第14页 |
| 2.2 治疗措施 | 第14页 |
| 3 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 第14-15页 |
| 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第15页 |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5-16页 |
| 4.1 西医临床疗效标准 | 第15页 |
| 4.2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 | 第15页 |
| 4.3 生活质量评价 | 第15页 |
| 4.4 统计方法 | 第15-16页 |
| 5. 研究资料及分析 | 第16-18页 |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6-17页 |
| 5.2 两组病人重症肌无力分型比较 | 第17页 |
| 5.3 治疗前定量重症肌无力量表评分(QMG) | 第17页 |
| 5.4 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 | 第17页 |
| 5.5 治疗前两组病人Busch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 第17-18页 |
| 6 研究结果 | 第18-24页 |
| 6.1 临床疗效的总体评价 | 第18页 |
| 6.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总体疗效的评价 | 第18-19页 |
| 6.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评分)组内比较 | 第19页 |
| 6.4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组内比较 | 第19-20页 |
| 6.5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Busch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组内比较 | 第20页 |
| 6.6 治疗后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评分)的组间比较 | 第20-21页 |
| 6.7 治疗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的组间比较 | 第21页 |
| 6.8 治疗后Busch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组间比较 | 第21页 |
| 6.9 安全性评价 | 第21-24页 |
| 结论 | 第24-26页 |
| 讨论 | 第26-34页 |
| 1 病因病机探讨 | 第26-27页 |
| 2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7-29页 |
| 2.1 方药组成及特点 | 第27-29页 |
| 2.2 方药解析 | 第29页 |
| 3 重症肌无力的量表评价 | 第29-32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57页 |
| 附录 1:文献综述 | 第40-52页 |
| 综述一 重症肌无力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40-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第48-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2:附表 | 第52-57页 |
| 附录 3: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