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债券的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债券的定义 | 第11页 |
·债券的特征 | 第11-12页 |
·地方政府债券定义、特点、作用 | 第12-14页 |
·地方政府债券的定义 | 第12页 |
·地方政府债券的特点 | 第12-13页 |
·地方政府债券的作用 | 第13-14页 |
·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 | 第14-16页 |
·债券风险的定义 | 第14页 |
·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 | 第14-16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债券国际上的发展 | 第16-28页 |
·美国市政债券 | 第16-24页 |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展历史 | 第16-20页 |
·美国市政债券的种类 | 第20-23页 |
·美国市政债券的特点 | 第23-24页 |
·日本地方债 | 第24-26页 |
·日本地方债的历史 | 第24-25页 |
·日本地方债的规模 | 第25页 |
·日本地方债的资金用途 | 第25页 |
·日本地方债的分类 | 第25-26页 |
·美国、日本地方债的比较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 第26-28页 |
·美国市政债券和日本地方债的比较 | 第26页 |
·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启示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 | 第28-39页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历史 | 第28-30页 |
·历史上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券 | 第28页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方政府债券 | 第28页 |
·地方政府债券禁止发行阶段 | 第28-29页 |
·恢复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 第29-30页 |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 第30-36页 |
·地方政府财政困境 | 第30-34页 |
·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地方政府直接负债的限制 | 第34-35页 |
·解决地方政府资金需求的途径 | 第35-36页 |
·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 第36-39页 |
第4章 地方政府债券风险评估的国际经验 | 第39-48页 |
·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 第39-40页 |
·古典经济学派的政府债务风险理论 | 第39页 |
·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债务风险理论 | 第39-40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理论研究 | 第40页 |
·哈娜·波拉克科娃和财政风险矩阵 | 第40-42页 |
·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第42-45页 |
·CreditMetrics 模型和 CreditPortfolio View 模型 | 第43-44页 |
·CreditRisk+模型 | 第44页 |
·KMV 模型 | 第44页 |
·几种模型的比较 | 第44-45页 |
·基于 KMV 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券风险评估模型 | 第45-48页 |
·KMV 模型及公式 | 第45-46页 |
·KMV 模型在地方政府债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第5章 案例——模型的应用与改进 | 第48-58页 |
·基于 KMV 模型测算上海市政府债券合理发行规模 | 第48-56页 |
·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预测 | 第48-55页 |
·μ、σ值的确定 | 第55页 |
·预期违约率、违约距离的测算 | 第55-56页 |
·对模型的讨论、改进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56-58页 |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分布的假设 | 第56页 |
·ARIMA 模型的检验和构造 | 第56页 |
·地方政府可担保财政收入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1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