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化学成分及一测多评分析方法的研究
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艾叶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 艾叶生药学研究 | 第11-12页 |
1.1 艾叶来源 | 第11页 |
1.2 植物学研究 | 第11页 |
1.3 性状鉴别 | 第11页 |
1.4 显微鉴别 | 第11-12页 |
2 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2.1 挥发油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2.2 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2.3 有机酸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2.4 三萜及甾体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2.5 桉叶烷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2.6 多糖类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2.7 其他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3 艾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3.1 抗菌抗病毒作用 | 第15页 |
3.2 止血凝血作用 | 第15页 |
3.3 平喘、镇咳、祛痰作用 | 第15-16页 |
3.4 保肝利胆作用 | 第16页 |
3.5 其它药理作用 | 第16页 |
3.6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第16页 |
4 艾叶药材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8-33页 |
1 艾叶药材化学成分提取与分离 | 第18-22页 |
1.1 仪器与材料 | 第18-19页 |
1.2 提取与分离 | 第19-22页 |
2 艾叶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 第22-33页 |
2.1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22-29页 |
2.2 小结 | 第29-33页 |
第三章 艾叶多指标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 第33-52页 |
第一节 一测多评法测定艾叶中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 | 第33-42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3-34页 |
1.1 仪器 | 第33页 |
1.2 试药 | 第33-34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4-42页 |
2.1 一测多评方法学考察 | 第34-38页 |
2.2 相对校正因子的确定 | 第38-40页 |
2.3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比较 | 第40-42页 |
3 讨论 | 第42页 |
第二节 一测多评法测定艾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 第42-51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42-43页 |
1.1 仪器 | 第42页 |
1.2 试药 | 第42-43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3-51页 |
2.1 一测多评方法学考察 | 第43-47页 |
2.2 相对校正因子的确定 | 第47-49页 |
2.3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的比较 | 第49-51页 |
3 讨论 | 第51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发表论文 | 第73-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