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2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三)病例选择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病例分组 | 第12页 |
(二)治疗措施 | 第12页 |
(三)临床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四)疗效判定 | 第13-14页 |
(五)统计方法 | 第14页 |
三、一般资料 | 第14-17页 |
(一)年龄分布 | 第14-15页 |
(二)性别分布 | 第15页 |
(三)病程分布 | 第15页 |
(四)治疗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 第15页 |
(五)治疗前血清TGAb、TPOAb水平比较 | 第15-16页 |
(六)治疗前患者T淋巴细胞亚 群(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情况比较 | 第16页 |
(七)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第16页 |
(八)治疗前两组甲状腺左叶、右叶、峡部厚度比较 | 第16-17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17-19页 |
(一)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 第17页 |
(二)治疗前后血清TGAb、TPOAb水平比较 | 第17页 |
(三)治疗前后病患的T淋巴细胞亚群(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情况比较 | 第17-18页 |
(四)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第18页 |
(五)治疗前后甲状腺彩超(左、右叶及峡部厚度)比较 | 第18页 |
(六)治疗后两个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18-19页 |
五、安全性观测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32页 |
一、现代医学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T)合并甲减的研究认识 | 第20-23页 |
(一)西医学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2页 |
(二) HT诊断标准 | 第22页 |
(三) HR治疗 | 第22-23页 |
二、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第23-26页 |
(一)病名 | 第23-24页 |
(二)病因病机研究 | 第24-26页 |
三、方药分析 | 第26-29页 |
(一)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第26-27页 |
(二)组方配伍分析 | 第27页 |
(三)中药功效及其现代药理学方面研究 | 第27-29页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第29-32页 |
(一)对甲状腺功能及TPOAb、TgAb的疗效分析 | 第29-30页 |
(二)对甲状腺肿(甲状腺彩超方面)的疗效分析 | 第30页 |
(三)对T细胞亚群的疗效分析 | 第30页 |
(四)对于临床症状体征的治疗效果分析 | 第30-31页 |
(五)不良反应少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综述 中西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第37-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件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