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分担机制研究--以广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目的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文献评述第13-14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一、研究内容第14-15页
        二、研究方法第15页
    第五节 论文可能创新和不足第15-17页
        一、创新之处第15-16页
        二、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第一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相关概念第17-18页
        一、农业转移人口第17页
        二、市民化第17-18页
        三、市民化成本第18页
    第二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一、推拉理论第18-19页
        二、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第19页
        三、预期收入差异论第19-20页
        四、成本收益理论第20-21页
第三章 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及成本难题第21-30页
    第一节 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第21-27页
        一、全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第21-24页
            (一) 城市就业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第21页
            (二) 城市收入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第21-22页
            (三) 城市居住主要为单位宿舍和租房第22页
            (四) 城市社会保障参保率较低第22-23页
            (五) 城市权益保障难以维护第23-24页
        二、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第24-26页
            (一) 城市就业以制造业为主第24页
            (二) 城市收入水平不高结余不足第24-25页
            (三) 城市居住主要为单位宿舍和自租房第25页
            (四) 城市社会保障参与率不高第25页
            (五) 城市权益保障维护较难第25-26页
        三、广西与全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对比分析第26-27页
    第二节 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难题第27-30页
        一、资金障碍第27-28页
        二、制度障碍第28-30页
第四章 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第30-44页
    第一节 基本假定第30-31页
    第二节 测算模型第31页
    第三节 测算方法第31-36页
        一、政府成本第31-33页
        二、企业成本第33-35页
        三、个人成本第35-36页
    第四节 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实例第36-43页
        一、政府成本第36-40页
        二、企业成本第40-41页
        三、个人成本第41-43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第44-52页
    第一节 分担主体第44-46页
        一、中央政府第44-45页
        二、地方政府第45页
        三、企业第45-46页
        四、农业转移人口第46页
    第二节 分担比例第46-48页
        一、中央政府第46页
        二、地方政府第46-47页
        三、企业第47-48页
        四、农业转移人口第48页
    第三节 机制设计第48-52页
        一、政府主导的成本分担机制第48-50页
        二、企业引导的成本分担机制第50页
        三、农业转移人口协助的成本分担机制第50-52页
第六章 广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保障第52-55页
    第一节 合理划定事权和财权,构建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数量挂钩机制第52页
    第二节 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分担责任,完善资金平衡机制第52-53页
    第三节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成本分担,创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机制第53-54页
    第四节 引导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利益保护机制第54-55页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多元主体参与研究
下一篇:广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