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面孔方向和面孔性别对情绪偏侧化加工的影响:来自嵌合脸范式的证据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16页
    1.1 问题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11-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页
        1.3.2 研究假设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4.1 实验被试第12-13页
        1.4.2 实验材料第13页
        1.4.3 实验设计第13页
        1.4.4 实验结果第13-14页
    1.5 研究结论第14-15页
    1.6 研究的创新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3页
    2.1 情绪加工概述第16-20页
        2.1.1 三种主要的情绪理论第16-17页
        2.1.2 情绪偏侧化理论第17-20页
            2.1.2.1 情绪右半球理论第17-18页
            2.1.2.2 情绪效价理论第18-19页
            2.1.2.3 情绪的动机理论第19-20页
    2.2 情绪面孔倒置研究第20-21页
    2.3 面孔性别对情绪加工的影响第21-23页
3 研究设计第23-47页
    3.1 实验方法第23-29页
        3.1.1 实验被试第23页
        3.1.2 实验仪器第23页
        3.1.3 实验材料第23-25页
            3.1.3.1 KDEF表情图片库面孔认同率与强度评定第23-24页
            3.1.3.2 评估对象第24页
            3.1.3.3 评估程序第24页
            3.1.3.4 评定结果第24-25页
        3.1.4 正式实验材料第25-26页
        3.1.5 嵌合脸制作第26-28页
        3.1.6 实验设计第28页
        3.1.7 实验程序第28-29页
    3.2 实验结果第29-47页
        3.2.1 数据筛选第29页
        3.2.2 数据分析第29-30页
        3.2.3 反应偏向的单样本T检验第30-31页
        3.2.4 反应偏向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31-35页
            实验讨论第34-35页
            实验小结第35页
        3.2.5 反应时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35-42页
            实验讨论第40-42页
            实验小结第42页
        3.2.6 偏侧化系数与反应时偏差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第42-47页
            实验讨论第45-46页
            实验小结第46-47页
4 总讨论第47-52页
    4.1 面孔方向对情绪偏侧化加工的影响第47-49页
    4.2 面孔性别对情绪偏侧化加工的影响第49-52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研究结论第52页
    5.2 研究展望第52-54页
附录第54-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际距离知觉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G银行T支行客户导向的营销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