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基于荧光报告载体的农杆菌atu4860基因启动子调控机理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4页
    1.1 农杆菌简介第10-16页
        1.1.1 农杆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类型第10-11页
        1.1.2 根癌农杆菌的结构特征及转化机制第11-16页
            1.1.2.1 Ti质粒第12页
            1.1.2.2 IV型分泌系统第12-14页
            1.1.2.3 T-DNA的转移与整合第14-16页
    1.2 VirD2结合蛋白(VirD2-binding protein,VBP)第16-20页
        1.2.1 VB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第16-18页
        1.2.2 atu4860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第18-20页
    1.3 荧光蛋白在定量报告启动子活性方面的应用情况第20-21页
        1.3.1 eGFP第20-21页
        1.3.2 TurboRFP第21页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第21-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8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7页
        2.1.1 菌株、质粒、引物第24-26页
        2.1.2 试剂、培养基、配方第26-27页
        2.1.3 主要试剂第27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8页
        2.2.1 pUCA19-N质粒的构建第27-31页
            2.2.1.1 pUCA19质粒的提取第28页
            2.2.1.2 PCR扩增pUCA19质粒片段(无lacZ’启动子)第28-29页
            2.2.1.3 目的片段回收、酶切、连接第29-30页
            2.2.1.4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第30-31页
        2.2.2 pUCA19-2G/RA双荧光报告载体的构建第31-34页
            2.2.2.1 重叠延伸PCR扩增atu3617启动子+rfp片段,并插入pUCA19-N质粒第31-32页
            2.2.2.2 重叠延伸PCR扩增atu4860启动子+egfp片段,并插入已含有atu3617启动子+rfp片段的载体第32-34页
        2.2.3 启动子启动荧光基因表达的定性观察第34-35页
            2.2.3.1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情况的定性观察第34页
            2.2.3.2 重组质粒在农杆菌GMI9017△vbp2中表达情况的定性观察第34-35页
        2.2.4 启动子活性的定量检测第35-37页
            2.2.4.1 菌液荧光强度的定量第35页
            2.2.4.2 细菌总蛋白荧光强度的定量第35-37页
        2.2.5 致瘤诱导因素对atu4860启动子表达调控的影响第37页
            2.2.5.1 AS对atu4860启动子的诱导第37页
            2.2.5.2 pH对atu4860启动子的诱导第37页
        2.2.6 包含不同长度atu4860启动子的双荧光报告载体的构建第37-38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56页
    3.1 双荧光报告载体pUCA19-2G/RA的构建第38-42页
        3.1.1 双荧光报告质粒pUCA19-2G/RA的鉴定第39-40页
        3.1.2 双荧光报告质粒pUCA19-2G/RA的基因测序鉴定第40-41页
        3.1.3 双荧光报告质粒pUCA19-2G/RA转化农杆菌GMI9017△vbp2的鉴定第41-42页
    3.2 启动子启动荧光基因表达的定性观察第42-45页
    3.3 启动子活性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5-48页
        3.3.1 以活细胞的荧光强度定量表征荧光蛋白表达量的可靠性分析第45-46页
        3.3.2 细菌总蛋白的荧光强度与总蛋白中荧光蛋白含量的定量关系第46-48页
    3.4 致瘤诱导因素对atu4860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48-53页
        3.4.1 乙酰丁香酮(AS)对atu4860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49-51页
        3.4.2 pH对atu4860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51-53页
    3.5 atu4860启动子区DNA片段有效长度的确定第53-56页
        3.5.1 包含不同长度atu4860启动子的双荧光报告载体的构建第53-54页
        3.5.2 双荧光报告载体转入农杆菌GMI9017△vbp2的鉴定第54-56页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第56-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花序桉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及SSR关联分析
下一篇:不同尺度下北京公园绿地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