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浅谈藏传佛教对基层土族社会稳定的影响--以互助县五十乡寺滩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前言第9-16页
     ·选题缘由第9页
     ·研究现状第9-13页
     ·概念界定第13-15页
     ·调查点的选择及依据第15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第15-16页
   ·调查点概况第16-21页
     ·互助县五十乡寺滩村概况第16-19页
     ·佑宁寺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第19-21页
第二章 浅谈影响基层民族社会稳定的内、外部因素第21-37页
   ·影响基层民族社会稳定的内部因素第21-26页
     ·利益实现与利益表达第21-23页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地缘控制力弱化第23-24页
     ·大众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教育资源缺乏第24-25页
     ·官员清廉问题第25-26页
   ·影响基层民族社会稳定的外部因素第26-37页
     ·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影响第26-27页
     ·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第27-29页
     ·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问题第29-30页
     ·土地问题和户籍问题第30-32页
     ·民族因素—族际间民族关系第32-33页
     ·政府政策和管理模式第33-37页
第三章 藏传佛教体系及与信众民族社会的关联性因素第37-49页
   ·藏传佛教体系分析第37-43页
     ·藏传佛教的历史构成第38-39页
     ·藏传佛教理论(教义教规)构成第39-41页
     ·藏传佛教经院宗教的实修(教义教规)第41-42页
     ·藏传佛教的组织制度—寺院与僧侣群体第42-43页
     ·藏传佛教的民俗宗教—宗教节日、活动、仪式第43页
   ·藏传佛教与信众民族社会的关联性因素第43-49页
     ·藏传佛教的宗教神学功能第44-45页
     ·藏传佛教衍生的非宗教功能第45-47页
     ·藏传佛教的价值第47-49页
第四章 藏传佛教对基层土族社会稳定的影响第49-92页
   ·藏传佛教对土族民族社会和民族成员行为的影响第49-54页
     ·历史、宗教文化与制度第50-51页
     ·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第51-54页
   ·藏传佛教对土族民族成员心理的影响第54-64页
     ·藏传佛教对民族成员个体的影响第54-56页
     ·藏传佛教对民族群体的影响第56-64页
   ·藏传佛教对土族地区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第64-67页
     ·藏传佛教对土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第64-66页
     ·传统伦理道德观在维护土族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第66-67页
   ·藏传佛教与土族民族社会的良性互动第67-89页
     ·共同的宗教信仰—历史记忆、地缘关系第67-68页
     ·历史上佑宁寺的建立—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方式第68-70页
     ·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形成不同“群体组织”第70-76页
     ·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传统伦理道德观—人情关系网络第76-79页
     ·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土族传统文化—构建土族稳定的生活方式第79-81页
     ·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土族多元信仰体系第81-84页
     ·以宗教节日为主体的民族节日—维护村落稳定的重要纽带第84-89页
   ·藏传佛教发展的新特点及对当地土族社会的影响第89-92页
     ·藏传佛教发展的新特点第89-92页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海德格尔对康德的时间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