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TNBS诱导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16-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2 结果 | 第20-27页 |
2.1 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改变及DAI评分 | 第20-21页 |
2.2 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 | 第21-22页 |
2.3 组织损伤指数(tissue damage index, TDI) | 第22-24页 |
2.4 血清TNF-α水平检测 | 第24-26页 |
2.5 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O-GlcNAc与IBD大鼠的相关性及白头翁汤对IBD大鼠的干预机制 | 第31-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2 结果 | 第36-47页 |
2.1 造模后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 第36-37页 |
2.2 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 第37-47页 |
2.2.1 结肠组织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 , CMDI) | 第38-39页 |
2.2.2 组织损伤指数(tissue damage index, TDI) | 第39页 |
2.2.3 血清TNF-α、 IFN-Y、IL-6、Il-27、IL-4、IL-10水平检测 | 第39-42页 |
2.2.4 流式细胞术检测Glutamine组、Glucosamine组、Alloxan组及模型组组大鼠全血PBMC蛋白质0-GlcNAc表达量 | 第42-44页 |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PBMC核转录因子表达量 | 第44-46页 |
2.2.6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钙卫蛋白含量 | 第46-47页 |
3 讨论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53-54页 |
综述 | 第5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