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概述 | 第11-20页 |
·概念的辨析 | 第11-13页 |
·信息 | 第11页 |
·环境信息 | 第11-13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 第13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 | 第13-17页 |
·环境知情权理论 | 第13-14页 |
·公众参与论 | 第14-15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15-16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构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需求 | 第17-18页 |
·构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政府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需求 | 第18页 |
·构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概述 | 第20-25页 |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20-21页 |
·联合国 | 第20-21页 |
·欧盟 | 第21页 |
·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21-23页 |
·美国 | 第21-22页 |
·日本 | 第22-23页 |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23-25页 |
·印度尼西亚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 第25-33页 |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5-27页 |
·法律层次的规定 | 第25页 |
·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次的规定 | 第25-27页 |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现状 | 第27-30页 |
·企业污染状况公开 | 第27页 |
·"零点行动"计划 | 第27-28页 |
·环境标志 | 第28-29页 |
·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计划 | 第29-30页 |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问题 | 第30-33页 |
·理论基础缺失,法律位阶低 | 第30-31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狭窄 | 第31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狭窄 | 第31-32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缺失 | 第32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立法构建和完善 | 第33-43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社会性原则 | 第33页 |
·外部影响内部化原则 | 第33页 |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原则 | 第33-34页 |
·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惩罚性与鼓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位阶 | 第34-35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主体 | 第35-37页 |
·权利主体 | 第35-36页 |
·义务主体 | 第36-37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内容 | 第37-39页 |
·强制性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 | 第37-39页 |
·自愿性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 | 第39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形式 | 第39-40页 |
·强制性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形式 | 第39-40页 |
·自愿性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形式 | 第40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程序 | 第40-41页 |
·企业环境信息主动公开程序 | 第40页 |
·企业环境信息依申请公开程序 | 第40-41页 |
·规范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其它问题的解决 | 第43-45页 |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与商业秘密的冲突 | 第43页 |
·引入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第三方验证 | 第43-44页 |
·发挥NGO的重要作用,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