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1.2.1 混沌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1.2.2 混沌同步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1.2.3 混沌图像加密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3页 |
| 1.3 本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2 一个新混沌系统 | 第15-29页 |
| 2.1 一个新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15-16页 |
| 2.2 新混沌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16-22页 |
| 2.2.1 对称性和不变性 | 第16页 |
| 2.2.2 平衡点及稳定性 | 第16-18页 |
| 2.2.3 Lyapunov指数和Lyapunov维数 | 第18页 |
| 2.2.4 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18-22页 |
| 2.3 新混沌系统的拓扑马蹄分析 | 第22-25页 |
| 2.4 新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 第25-2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3 一个新混沌系统的反同步及其保密通信 | 第29-39页 |
| 3.1 一个新混沌系统的反同步 | 第29-35页 |
| 3.1.1 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 3.1.2 反同步的数值仿真 | 第30-31页 |
| 3.1.3 反同步的电路设计及仿真 | 第31-34页 |
| 3.1.4 反同步的电路实现 | 第34-35页 |
| 3.2 反同步的保密通信 | 第35-38页 |
| 3.2.1 混沌保密通信的方法介绍 | 第35-36页 |
| 3.2.2 基于反同步的混沌掩盖保密通信 | 第36-3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一个新分数阶混沌系统 | 第39-47页 |
| 4.1 新分数阶混沌系统分析 | 第39-41页 |
| 4.1.1 新分数阶混沌系统数学模型 | 第39页 |
| 4.1.2 分数阶次q对系统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1.3 相轨迹分析 | 第40页 |
| 4.1.4 Lyapunov指数图及分岔图 | 第40-41页 |
| 4.2 新分数阶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 第41-46页 |
| 4.2.1 电路设计及仿真 | 第41-45页 |
| 4.2.2 电路实现 | 第45-46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一个新分数阶混沌系统的投影同步及其保密通信 | 第47-59页 |
| 5.1 新分数阶混沌系统的投影同步 | 第47-56页 |
| 5.1.1 同步控制器的设计 | 第47-49页 |
| 5.1.2 投影同步的数值仿真 | 第49-51页 |
| 5.1.3 投影同步的电路设计及仿真 | 第51-55页 |
| 5.1.4 投影同步的电路实现 | 第55-56页 |
| 5.2 基于投影同步的混沌掩盖保密通信 | 第56-5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6 一个新分数阶混沌系统在图像加密中的应用研究 | 第59-70页 |
| 6.1 图像加密安全性评价指标简介 | 第59-60页 |
| 6.1.1 直方图 | 第59页 |
| 6.1.2 相邻像素相关性分析 | 第59-60页 |
| 6.1.3 秘钥敏感性分析 | 第60页 |
| 6.1.4 均方误差和峰值性噪比 | 第60页 |
| 6.1.5 结构相似性 | 第60页 |
| 6.2 加密方案设计 | 第60-64页 |
| 6.3 加密算法安全性分析 | 第64-68页 |
| 6.4 加密算法抗剪切性分析 | 第68-69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7.1 结论 | 第70页 |
| 7.2 展望 | 第70-72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9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8-79页 |
| 10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