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儒学背景下北宋科学技术的发展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北宋的儒学与儒生的科学思想第18-32页
    2.1 儒家学说自身的特点第18-20页
        2.1.1 儒学的性质第18页
        2.1.2 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第18-19页
        2.1.3 儒学的科学内涵及对人的影响第19-20页
    2.2 儒学在北宋兴盛的原因第20-22页
        2.2.1 北宋初期统治者抑武重文的政策第20页
        2.2.2 北宋士风的转变第20-21页
        2.2.3 科举制度的改革以及兴学运动的推广第21-22页
    2.3 儒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第22-25页
        2.3.1 儒学致知与科技发展第22-23页
        2.3.2 经义治事与怀疑批判第23页
        2.3.3 儒之功利与经世致用第23-24页
        2.3.4 科学成果的新利用第24-25页
    2.4 北宋儒生的科学思想第25-32页
        2.4.1 安定学派、图书学派、山外派科学思想以及价值第25-26页
        2.4.2 “王安石先声”的李觏的科技思想第26页
        2.4.3 蜀学背景下苏轼的科技思想第26-27页
        2.4.4 横渠学派张载的科技思想第27-28页
        2.4.5 百源学派邵雍的科技思想第28页
        2.4.6 紫阳派张伯端的科技思想第28-29页
        2.4.7 王安石的科技思想第29-30页
        2.4.8 沈括的科技思想第30-32页
第三章 北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沈括《梦溪笔谈》对后世影响第32-42页
    3.1 科技在北宋时代表的含义和成就第32-34页
        3.1.1 科学理论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相分”第32页
        3.1.2 技术领域高度发展第32-33页
        3.1.3 北宋科技发展的特点第33-34页
    3.2 沈括《梦溪笔谈》中科学成就第34-39页
        3.2.1 水利农田建设第34-35页
        3.2.2 物理学第35-37页
        3.2.3 地理学和地质学第37-38页
        3.2.4 天文历法与数学第38页
        3.2.5 其它科技成就第38-39页
    3.3 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应用与后世的影响第39-42页
        3.3.1 治水方略第39-40页
        3.3.2 石油推广第40页
        3.3.3 医药良方第40页
        3.3.4 十二气历第40-41页
        3.3.5 环保理念第41-42页
第四章 儒学对北宋科技发展的影响第42-47页
    4.1 儒学背景下北宋科技发展的正面影响第42-45页
        4.1.1 科技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结合第42-43页
        4.1.2 科技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第43-44页
        4.1.3 科技成果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第44-45页
    4.2 儒学背景下北宋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第45-47页
        4.2.1 科技资源分配受制于朝廷官府第45页
        4.2.2 科技事业受政治影响太过强烈第45页
        4.2.3 科技活动受功利影响第45-46页
        4.2.4 科技发展重实用轻理论第46-4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5.1 全文总结第47页
    5.2 研究展望第47-49页
主要引用和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夏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薪点制下的N超高压电网工程公司岗位绩效工资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