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偏差研究--以云南省W市B乡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引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4.2 实践意义 | 第14-16页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公共政策 | 第16页 |
2.1.2 公共政策执行 | 第16-17页 |
2.1.3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 第17页 |
2.2 公共政策执行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2.1 米特—霍恩模型 | 第17-18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组织协调理论 | 第19-20页 |
3.案例回顾: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概况 | 第20-27页 |
3.1 B乡基本情况 | 第20页 |
3.2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过程分析 | 第20-27页 |
3.2.1 退耕还林实施的基本原则 | 第20-21页 |
3.2.2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目标 | 第21-22页 |
3.2.3 退耕还林实施的组织体系 | 第22-24页 |
3.2.4 退耕还林实施的补偿方式 | 第24-25页 |
3.2.5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步骤 | 第25-27页 |
4 案例评析:退耕还林政策执行成效与偏差 | 第27-34页 |
4.1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取得的成效 | 第27-28页 |
4.1.1 退耕还林面积完成核定目标 | 第27页 |
4.1.2 定植工作完成 | 第27-28页 |
4.1.3 自检自查工作的完成 | 第28页 |
4.2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 第28-32页 |
4.2.1 乡镇政府“重栽轻管”的现象 | 第28-29页 |
4.2.2 补助资金未按时到位 | 第29-30页 |
4.2.3 退耕地块规划不合理 | 第30-31页 |
4.2.4 对退耕还林地块后续发展重视不够 | 第31-32页 |
4.3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偏差危害 | 第32-34页 |
4.3.1 导致政策目的性弱化 | 第32页 |
4.3.2 导致公共资源浪费 | 第32页 |
4.3.3 损坏政府形象 | 第32-34页 |
5.原因分析: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偏差影响因素 | 第34-38页 |
5.1 政策执行主体分析 | 第34-35页 |
5.1.1 部门间协调机制不畅 | 第34页 |
5.1.2 乡林业站业务人员少并且文化程度偏低 | 第34-35页 |
5.1.3 乡镇政府行政人员责任意识淡薄 | 第35页 |
5.2 政策执行目标群体分析 | 第35-36页 |
5.2.1 农户被动参与政策执行 | 第35页 |
5.2.2 农户利益的不安全感 | 第35-36页 |
5.3 政策本身的分析 | 第36-37页 |
5.3.1“指标性退耕还林”的负面影响 | 第36页 |
5.3.2 营造林任务重,造林地块落实难度大 | 第36-37页 |
5.4 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分析 | 第37-38页 |
6. 优化路径:退耕还林政策执行偏差对策 | 第38-42页 |
6.1 从政策执行主体入手 | 第38-39页 |
6.1.1 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 第38页 |
6.1.2 完善乡镇政府人才引进激励制度 | 第38-39页 |
6.2 从政策本身入手 | 第39页 |
6.2.1 合理规划退耕地块 | 第39页 |
6.2.2 政策执行引入社会参与机制 | 第39页 |
6.3 从政策执行环境入手 | 第39-42页 |
6.3.1 完善乡镇政府政绩考核制度 | 第39-40页 |
6.3.2 完善乡镇政府的监督机制 | 第40页 |
6.3.3 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 第40-41页 |
6.3.4 加大宣传,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 第41-42页 |
7.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A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