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利用“真房假证”借款行为的定性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8-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11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利用“真房假证”借款行为概述第15-19页
    2.1 利用“真房假证”借款行为的概念第15-17页
    2.2 利用“真房假证”借款行为的特征第17-19页
第3章 利用“真房假证”借款行为的定性之争及其评析第19-31页
    3.1 无罪说及其评析第19-22页
        3.1.1 无罪说及其理由第19-20页
        3.1.2 对无罪说的评析第20-22页
    3.2 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说及其评析第22-25页
        3.2.1 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说及其理由第22-23页
        3.2.2 对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说的评析第23-25页
    3.3 诈骗罪说及其评析第25-27页
        3.3.1 诈骗罪说及其理由第25-26页
        3.3.2 对诈骗罪说的评析第26-27页
    3.4 合同诈骗罪说及其评析第27-31页
        3.4.1 合同诈骗罪说及其理由第28-29页
        3.4.2 对合同诈骗罪说的评析第29-31页
第4章 利用“真房假证”借款行为定性之我见第31-39页
    4.1 相关理论问题的澄清第31-36页
        4.1.1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界定第31-35页
        4.1.2 “非法占有目的”的界定第35-36页
    4.2 利用“真房假证”借款行为的定性第36-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Cd胁迫下乙烯诱导合成的分子机制和乙烯的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下一篇: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