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时代背景 | 第15页 |
1.1.2 政策现状 | 第15-16页 |
1.1.3 个人经历 | 第16-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8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4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第26-2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1.4.2 分析框架 | 第27-2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5.1 深度访谈法 | 第30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30页 |
1.6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30-32页 |
1.6.1 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 | 第32-38页 |
2.1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相关概念 | 第32-34页 |
2.1.1 贫困生 | 第32页 |
2.1.2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 | 第32-33页 |
2.1.3 公共政策执行 | 第33-34页 |
2.1.4 隐性贫困和假性贫困 | 第34页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第34-38页 |
2.2.1 教育公平理论 | 第34-35页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第35-36页 |
2.2.3 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概述及H大学资助政策梳理 | 第38-57页 |
3.1 我国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描述 | 第38-44页 |
3.2 我国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状况宏观审视 | 第44-47页 |
3.2.1 政府主导模式 | 第44-45页 |
3.2.2 资助形式多样化 | 第45-47页 |
3.3 我国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执行状况调查 | 第47-50页 |
3.3.1 受助贫困大学生现状 | 第47页 |
3.3.2 现行资助政策考察 | 第47-48页 |
3.3.3 我国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环境 | 第48-50页 |
3.4 H大学及贫困生概况 | 第50-52页 |
3.4.1 H大学概况 | 第50页 |
3.4.2 H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 | 第50-52页 |
3.5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梳理 | 第52-53页 |
3.6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 | 第53-57页 |
3.6.1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主体 | 第53-54页 |
3.6.2 H大学贫困生分类与认定 | 第54-55页 |
3.6.3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与措施 | 第55-57页 |
第四章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现状及效果分析 | 第57-86页 |
4.1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的问卷调查 | 第57-64页 |
4.1.1 问卷依据及内容设计 | 第57-60页 |
4.1.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第60-62页 |
4.1.3 问卷样本基本情况 | 第62-64页 |
4.2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的深度访谈 | 第64-66页 |
4.2.1 访谈提纲 | 第65页 |
4.2.2 访谈对象 | 第65-66页 |
4.3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对调查问卷以及访谈内容的描述与分析 | 第66-86页 |
4.3.1 H大学资助政策理想化程度了解情况 | 第67-72页 |
4.3.2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机构评价 | 第72-75页 |
4.3.3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过程评价 | 第75-78页 |
4.3.4 H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及评价 | 第78-82页 |
4.3.5 H大学贫困生对资助政策梗阻与政策环境的反馈 | 第82-86页 |
第五章 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的困境探究 | 第86-105页 |
5.1 政策制度层面 | 第86-91页 |
5.1.1 资助政策制定缺乏公平性 | 第86-88页 |
5.1.2 助学贷款的整体设计待完善 | 第88-89页 |
5.1.3 政策制度的系统性待调整 | 第89-90页 |
5.1.4 奖、助学金政策制定不健全 | 第90-91页 |
5.2 政策执行机构层面 | 第91-95页 |
5.2.1 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 第91-92页 |
5.2.2 政策惩戒机制不健全 | 第92页 |
5.2.3 学校间资助差异化 | 第92-93页 |
5.2.4 资助过程缺少双向监管 | 第93-94页 |
5.2.5 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 第94页 |
5.2.6 主体机构间缺乏沟通与合作 | 第94-95页 |
5.3 目标群体层面 | 第95-100页 |
5.3.1 认定标准单一,缺乏合理的机制 | 第95-98页 |
5.3.2 贫困生受助动机模糊 | 第98-99页 |
5.3.3 预科生资助力度较小 | 第99-100页 |
5.4 政策梗阻与政策环境层面 | 第100-105页 |
5.4.1 资助程序复杂 | 第100-102页 |
5.4.2 资助金的社会参与力量不足 | 第102-103页 |
5.4.3 资助政策缺乏针对性与地域性 | 第103页 |
5.4.4 政策地域投入非均衡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优化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的对策 | 第105-116页 |
6.1 政策制度层面 | 第105-107页 |
6.1.1 完善资助政策宣传制度 | 第105-106页 |
6.1.2 制定精准规范的执行程序 | 第106-107页 |
6.1.3 完善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 | 第107页 |
6.1.4 优化资助名额资金分配,完善校内配套政策措施 | 第107页 |
6.2 政策执行机构层面 | 第107-111页 |
6.2.1 推进“资助扶贫”到“资助育人” | 第107-108页 |
6.2.2 打造科学执行体系,严格遵守时间节点 | 第108-109页 |
6.2.3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体系 | 第109-110页 |
6.2.4 提升资助政策工作人员素养 | 第110-111页 |
6.3 目标群体层面 | 第111-114页 |
6.3.1 加强贫困大学生认定体系 | 第111-112页 |
6.3.2 构建长效动态的监管机制 | 第112-113页 |
6.3.3 拓展资助资源方式与渠道 | 第113-114页 |
6.3.4 构建预科生资助相关工作 | 第114页 |
6.4 政策环境层面 | 第114-116页 |
6.4.1 转变资助政策价值观念 | 第114-115页 |
6.4.2 建立健全资助法律法规 | 第115-11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附录 | 第121-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