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基于创新网络的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引言第19-36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9-23页
        1.1.1 现实背景第19-21页
        1.1.2 理论背景第21-23页
        1.1.3 问题的提出第23页
    1.2 关键概念论述第23-28页
        1.2.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第24页
        1.2.2 并购整合第24-25页
        1.2.3 创新网络第25-26页
        1.2.4 产业技术创新第26-27页
        1.2.5 资源配置(Resource Orchestration)第27-28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框架第28-33页
        1.3.1 研究目标第28页
        1.3.2 研究框架第28-29页
        1.3.3 研究内容第29-33页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33-36页
        1.4.1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34-35页
        1.4.3 技术路线第35-36页
2 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第36-46页
    2.1 资源配置视角下的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企业技术创新第36-38页
        2.1.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程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第36-37页
        2.1.2 基于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的并购整合与企业技术创新第37-38页
        2.1.3 资源配置视角下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企业技术创新第38页
    2.2 基于创新网络嵌入与网络动力学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第38-41页
        2.2.1 基于创新网络嵌入理论的企业合作行为与产业技术创新第38-39页
        2.2.2 围绕网络动力学的产业创新网络动态演化机制第39-40页
        2.2.3 围绕创新网络位置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第40-41页
    2.3 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界定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第41-43页
        2.3.1 基于中国制造业现状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现状的研究第41-42页
        2.3.2 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第42-43页
        2.3.3 并购方企业海外并购整合对产业的溢出效应研究第43页
    2.4 现有文献评述第43-46页
3 基于创新网络的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机理研究第46-56页
    3.1 基于创新网络的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第46-50页
        3.1.1 基于创新网络中心度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传导第48-49页
        3.1.2 基于创新网络结构洞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传导第49-50页
    3.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假设提出第50-55页
        3.2.1 资源识别为相似性强、互补性弱的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第51-52页
        3.2.2 资源识别为相似性弱、互补性强的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第52-53页
        3.2.3 资源识别为相似性、互补性均强的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第53-55页
    3.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4 基于创新网络的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数理模型第56-73页
    4.1 模型基本框架第56-59页
    4.2 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刻画与均衡解第59-66页
        4.2.1 基于资源相似性、互补性的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刻画第59-62页
        4.2.2 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心度与结构洞刻画第62-64页
        4.2.3 基于创新网络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刻画第64-66页
    4.3 比较静态分析第66-72页
        4.3.1 基于全球网络中心度的并购整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第67-70页
        4.3.2 基于全球网络结构洞的并购整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第70-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5 基于创新网络的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动态仿真第73-98页
    5.1 多主体动态仿真方法简介第73-74页
    5.2 仿真实验环境与行为规则第74-79页
    5.3 仿真虚拟程序与仿真流程图第79-82页
    5.4 仿真实验参数设置第82-85页
    5.5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第85-96页
        5.5.1 相似性强、互补性弱的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的仿真结果分析第85-88页
        5.5.2 相似性弱、互补性强的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的仿真结果分析第88-92页
        5.5.3 相似性强、互补性强的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传导的仿真结果分析第92-96页
    5.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6 基于创新网络的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第98-119页
    6.1 样本和数据第98-101页
    6.2 变量测度第101-107页
        6.2.1 样本分群组标准: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第101-102页
        6.2.2 产业技术创新第102页
        6.2.3 创新网络构建与测度第102-105页
        6.2.4 整合程度第105页
        6.2.5 控制变量第105-107页
    6.3 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第107-108页
    6.4 多群组结构方程路径设置与模型修正第108-110页
        6.4.1 结构方程路径设置第108-109页
        6.4.2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第109-110页
    6.5 多群组结构方程实证结果第110-114页
    6.6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方差分析(ANOVA)检验第114-117页
    6.7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7 基于创新网络的制造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案例分析第119-143页
    7.1 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第119-126页
        7.1.1 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背景第119页
        7.1.2 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资源联系性分析:资源互补性强相似性弱第119-120页
        7.1.3 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整合策略分析:低度整合程度第120-121页
        7.1.4 吉利并购整合瑞典沃尔沃后全球网络位置分析第121-123页
        7.1.5 吉利并购整合瑞典沃尔沃对产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第123-126页
    7.2 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第126-132页
        7.2.1 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背景第126-127页
        7.2.2 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资源联系性分析: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弱第127-128页
        7.2.3 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整合策略分析:高度整合第128-129页
        7.2.4 均胜电子并购整合德国普瑞后全球网络位置分析第129-130页
        7.2.5 均胜电子并购整合德国普瑞对产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第130-132页
    7.3 万向并购美国A123第132-141页
        7.3.1 万向并购美国A123背景第132-135页
        7.3.2 万向并购美国A123资源联系性分析: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强第135页
        7.3.3 万向并购美国A123整合策略分析:适中整合程度第135-136页
        7.3.4 万向并购整合A123后全球网络位置分析第136-139页
        7.3.5 万向并购整合A123后对产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第139-141页
    7.4 案例间横向对比第141-143页
8 总论第143-154页
    8.1 研究路线与主要结论第143-147页
        8.1.1 研究路线总结第143-145页
        8.1.2 研究主要结论第145-147页
    8.2 理论进展与现实意义第147-152页
        8.2.1 理论进展第147-148页
        8.2.2 现实意义与政策建议第148-152页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第152-154页
        8.3.1 研究局限第152-153页
        8.3.2 未来研究方向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8页
附录第168-18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89-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个不同尺度水平轴风力机叶片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下一篇:1000kV交流紧凑型线路相间间隔棒防舞效果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