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3 伺服系统辨识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系统建模与整定分析 | 第20-29页 |
2.1 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系统的建模 | 第20-24页 |
2.1.1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1.2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分析 | 第22-23页 |
2.1.3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结构 | 第23-24页 |
2.2 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参数整定分析 | 第24-28页 |
2.2.1 电流环建模及PI参数模型分析 | 第24-26页 |
2.2.2 速度环建模及PI参数模型分析 | 第26-27页 |
2.2.3 位置环建模及P参数模型分析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交流伺服系统自整定策略研究 | 第29-40页 |
3.1 被控对象模型辨识 | 第29-32页 |
3.1.1 速度环被控对象模型分析 | 第29-31页 |
3.1.2 闭环条件下速度环辨识研究 | 第31-32页 |
3.2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系统辨识 | 第32-35页 |
3.3 速度环自整定策略 | 第35-39页 |
3.3.1 速度环离散系统极点配置整定法 | 第35-37页 |
3.3.2 遗传算法速度环自整定策略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伺服系统闭环条件下辨识研究 | 第40-51页 |
4.1 空载辨识 | 第40-44页 |
4.2 固定负载汇合轮辨识 | 第44-46页 |
4.3 变负载烟支分离轮辨识研究 | 第46-50页 |
4.3.1 烟支分离轮建模与负载仿真分析 | 第46-48页 |
4.3.2 变负载烟支分离轮辨识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伺服系统控制参数整定仿真分析 | 第51-61页 |
5.1 速度环PI控制结构验证 | 第51-52页 |
5.2 速度环PI参数整定仿真分析 | 第52-57页 |
5.2.1 固定负载速度环PI参数自整定 | 第52-55页 |
5.2.2 变负载烟支分离轮速度环PI参数整定分析 | 第55-57页 |
5.3 位置环P参数整定仿真分析 | 第57-60页 |
5.3.1 固定负载位置环P参数整定 | 第57-59页 |
5.3.2 变负载烟支分离轮位置环P参数整定分析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整定实验及分析 | 第61-69页 |
6.1 实验平台 | 第61-63页 |
6.1.1 实验系统组成 | 第61-62页 |
6.1.2 实验系统配置 | 第62-63页 |
6.2 速度环PI参数整定实验 | 第63-65页 |
6.2.1 固定负载速度环PI参数自整定实验 | 第63-64页 |
6.2.2 变负载烟支分离轮速度环PI参数整定实验 | 第64-65页 |
6.3 位置环P参数整定实验 | 第65-68页 |
6.3.1 固定负载位置环P参数整定实验 | 第65-67页 |
6.3.2 变负载烟支分离轮位置环P参数整定实验 | 第67-6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