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负载均衡和流量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技术 | 第14-16页 |
1.3 数据中心传输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 第16-18页 |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第21-29页 |
2.1 数据中心网络背景 | 第21-23页 |
2.1.1 网络结构 | 第21-22页 |
2.1.2 流量模式 | 第22-23页 |
2.2 数据中心负载均衡技术 | 第23-26页 |
2.2.1 集中式的负载均衡技术 | 第23-24页 |
2.2.2 基于主机端的负载均衡技术 | 第24-25页 |
2.2.3 基于路由器的负载均衡技术 | 第25页 |
2.2.4 数据中心负载均衡技术总结 | 第25-26页 |
2.3 数据中心流量控制技术 | 第26-28页 |
2.3.1 基于ECN的流量控制机制 | 第26-27页 |
2.3.2 基于在网反馈的流量控制协议 | 第27-28页 |
2.3.3 基于延迟测量的流量控制机制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带宽测量的负载均衡方案一 | 第29-43页 |
3.1 PathVisor简介 | 第29-30页 |
3.2 基于带宽测量的拥塞评估机制 | 第30-33页 |
3.2.1 基于flier的调度 | 第30-31页 |
3.2.2 路径拥塞程度评估 | 第31-32页 |
3.2.3 链路错误感知 | 第32-33页 |
3.3 双向负载均衡 | 第33-36页 |
3.3.1 基于层次地址的源路由 | 第33-34页 |
3.3.2 针对flier的路由策略 | 第34-35页 |
3.3.3 针对反向ACK的路由策略 | 第35-36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4.1 负载均衡效率 | 第37-39页 |
3.4.2 路径异常处理 | 第39-40页 |
3.4.3 拥塞避免策略验证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流量控制与负载均衡相结合的传输技术 | 第43-59页 |
4.1 OmniFlow简介 | 第43-45页 |
4.1.1 设计动机 | 第43-44页 |
4.1.2 OmniFlow整体架构 | 第44-45页 |
4.2 队列监控机制 | 第45-48页 |
4.2.1 多路径的队列测量机制 | 第45-48页 |
4.2.2 基于网络状态的决策机制 | 第48页 |
4.3 拥塞感知的负载均衡机制 | 第48-49页 |
4.4 基于队列感知的流量控制机制 | 第49-51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4.5.1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置 | 第51-52页 |
4.5.2 基本结果 | 第52-55页 |
4.5.3 Incast模式下的吞吐量 | 第55-56页 |
4.5.4 参数选择和负载评估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59-60页 |
5.2 前景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简历与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