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8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其结构 | 第8-10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8-9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0页 |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0-11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 ·区域信息化理论 | 第13-20页 |
| ·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 | 第13-15页 |
| ·区域信息化水平测量方法综述 | 第15-20页 |
| ·劳动生产率研究理论 | 第20-22页 |
|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发展 | 第20页 |
| ·劳动生产率评价指标与计算研究 | 第20-22页 |
| ·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 | 第22页 |
| ·信息技术与生产率关系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 第25-47页 |
| ·区域信息化水平测量方法选择 | 第25-29页 |
| ·区域信息化指标体系设置 | 第25-27页 |
| ·区域信息化水平测量模型 | 第27页 |
| ·评价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第27-28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生成 | 第28-29页 |
| ·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发展现状 | 第29-43页 |
| ·我国现阶段信息化水平 | 第29-37页 |
| ·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性 | 第37-43页 |
| ·我国劳动生产率发展现状 | 第43-47页 |
| ·我国现阶段总体劳动生产率状况 | 第43页 |
| ·不同区域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分析 | 第43-47页 |
| 第四章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分析 | 第47-57页 |
| ·劳动生产率指数 | 第47-49页 |
| ·我国区域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 第49-57页 |
| ·散点图分析 | 第49-50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 ·数据来源 | 第50页 |
|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50-51页 |
| ·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 第51-52页 |
|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分析 | 第54-57页 |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57-61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 ·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 第57页 |
| ·生产率悖论不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57-58页 |
| ·对策建议 | 第58-6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研究总结 | 第61页 |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附录 | 第69-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