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本文可能的贡献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本文研究理论依据 | 第17-24页 |
2.1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2.1.1 公司治理产生背景 | 第17页 |
2.1.2 企业治理基本内涵 | 第17页 |
2.1.3 企业治理基本架构 | 第17-18页 |
2.2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2.2 内部控制的原则 | 第20-21页 |
2.3 国有垄断企业理论 | 第21-24页 |
2.3.1 国有垄断企业的性质 | 第21-23页 |
2.3.2 国有垄断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 | 第23-24页 |
第3章 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 第24-32页 |
3.1 国有垄断企业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3.2 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控制失效表现形式 | 第25页 |
3.2.1 国有垄断企业效率有待提高 | 第25页 |
3.2.2 国有垄断企业组织机构有待精简 | 第25页 |
3.2.3 国有垄断企业决策存在随意性 | 第25页 |
3.2.4 对国有垄断企业监管不到位 | 第25页 |
3.3 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5-32页 |
3.3.1 国有垄断企业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 第25-28页 |
3.3.2 国有垄断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 第28-29页 |
3.3.3 国有垄断企业内部信息和沟通有待加强 | 第29-30页 |
3.3.4 对内部控制的制度落实的监督有待强化 | 第30-32页 |
第4章 "中国石油"内部控制失败案例 | 第32-35页 |
4.1 "中国石油"概况和案例回顾 | 第32页 |
4.2 "中国石油"案例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4.2.1 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 第32页 |
4.2.2 企业风险意识相对淡薄 | 第32-33页 |
4.2.3 选人用人机制有待健全 | 第33页 |
4.2.4 监管举措有待加强 | 第33页 |
4.2.5 企业文化相对落后 | 第33页 |
4.3 "中国石油"案例启示 | 第33-35页 |
4.3.1 国有垄断企业改革有待深化 | 第33-34页 |
4.3.2 国有垄断企业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 第34页 |
4.3.3 国有垄断企业监管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 第34-35页 |
第5章 完善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对策 | 第35-42页 |
5.1 优化国有垄断企业治理结构 | 第35-36页 |
5.1.1 科学设置国有垄断企业治理结构 | 第35页 |
5.1.2 加强国有垄断企业董事会作用 | 第35-36页 |
5.1.3 加强和完善国有垄断企业监事会地位 | 第36页 |
5.2 增强国有垄断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 第36-38页 |
5.2.1 制定高效的风险处理机制 | 第37页 |
5.2.2 进行充分风险识别 | 第37页 |
5.2.3 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 第37页 |
5.2.4 建立有效风险应对 | 第37-38页 |
5.3 加强国有垄断企业信息管理和沟通 | 第38-39页 |
5.3.1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 第38页 |
5.3.2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沟通 | 第38页 |
5.3.3 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 第38-39页 |
5.4 增强对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 | 第39-40页 |
5.4.1 强化国有垄断企业内部审计 | 第39页 |
5.4.2 加强政府对国有垄断企业的监管 | 第39-40页 |
5.5 培育积极的国有垄断企业文化 | 第40-42页 |
5.5.1 明确科学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理念 | 第40页 |
5.5.2 加强国有垄断企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 第40页 |
5.5.3 强化国有垄断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服务意识 | 第40-41页 |
5.5.4 培养国有垄断企业的民主监督意识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