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基于VAR和BVAR-DSGE分析框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2.1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第13-14页
        1.2.2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研究第14-16页
        1.2.3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模型研究第16-1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9-21页
        1.4.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本文可能的贡献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框架第21-29页
    2.1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概念的界定第21页
    2.2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前提第21-23页
    2.3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2.3.1 货币政策目标的协调第23页
        2.3.2 货币政策手段的协调第23-24页
    2.4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主要形式第24页
    2.5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模式第24-25页
        2.5.1 规则协调第25页
        2.5.2 随机协调第25页
    2.6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目标第25-26页
    2.7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原则第26-27页
    2.8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成本和收益第27-29页
        2.8.1 合作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成本和收益第28页
        2.8.2 不合作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成本和收益第28-29页
第3章 中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模型构建第29-36页
    3.1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模型的构建第29-31页
    3.2 中美两国国内外冲击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政策的VAR模型第31-33页
    3.3 中美两国全球经济宏观政策协调模型第33-36页
        3.3.1 家庭第33-35页
        3.3.2 企业第35页
        3.3.3 国际关系及全球市场出清第35-36页
第4章 参数校准与贝叶斯估计第36-46页
    4.1 数据处理说明第36页
    4.2 静态参数校准第36-37页
    4.3 动态参数的贝叶斯估计第37-43页
        4.3.1 对模型的对数线性化第37-39页
        4.3.2 相关和自相关研究第39-40页
        4.3.3 先验估计和后验估计第40-41页
        4.3.4 随机冲击的先验均值和后验均值第41-43页
    4.4 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第43-46页
        4.4.1 脉冲响应分析第43-45页
        4.4.2 方差分解分析第45-46页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6-51页
    5.1 研究结论第46-47页
    5.2 政策建议第47-51页
        5.2.1 加强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第47页
        5.2.2 积极改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国内环境第47-48页
        5.2.3 提高参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自身能力第48-49页
        5.2.4 积极参与国际范围内的货币政策协调第49-50页
        5.2.5 充分重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与经济主权的关系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脉介入治疗后院内及出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聚酰亚胺高性能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