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简介 | 第9-13页 |
1.1 汽车尾气污染概况 | 第9-10页 |
1.2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 第10-11页 |
1.3 稀薄燃烧技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2.1 氮氧化物催化消除技术 | 第13-22页 |
2.1.1 传统三效催化剂 | 第13-15页 |
2.1.2 NO直接分解技术 | 第15-17页 |
2.1.3 NO_x选择催化还原(SCR) | 第17-20页 |
2.1.4 碳烟(soot)和NO_x共消除技术 | 第20-21页 |
2.1.5 NO_x储存还原技术 | 第21-22页 |
2.2 NSR催化剂 | 第22-25页 |
2.2.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2-24页 |
2.2.2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24-25页 |
2.3 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5-26页 |
2.4 论文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CuO/K_2CO_3/TiO_2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储存性能 | 第27-51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3.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28页 |
3.2.2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3.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1页 |
3.2.4 催化剂储存还原性能测试 | 第31页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1-49页 |
3.3.1 催化剂的NO_x储存与还原性能 | 第31-34页 |
3.3.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4-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焙烧温度对CuO/K_2CO_3/TiO_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4.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52页 |
4.2.2 催化剂制备 | 第52页 |
4.2.3 催化剂表征 | 第52-53页 |
4.2.4 催化剂储存还原性能测试 | 第53页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3-62页 |
4.3.1 催化剂的储存和还原性能 | 第53-56页 |
4.3.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6-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