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多孔RE-Si-O三元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5页
    1.1 多孔陶瓷隔热材料第12-13页
    1.2 多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3-19页
        1.2.1 有机泡沫浸渍法第13-14页
        1.2.2 发泡法第14-15页
        1.2.3 添加造孔剂法第15-16页
        1.2.4 溶胶-凝胶法第16-17页
        1.2.5 凝胶注模法第17页
        1.2.6 冷冻干燥法第17-19页
    1.3 RE-Si-O(RE=Y,Yb)陶瓷的特性第19-20页
    1.4 Y_2SiO_5和Yb_2SiO_5多孔陶瓷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气凝胶复合陶瓷与纤维增韧陶瓷第22-23页
        1.5.1 气凝胶复合陶瓷材料第22-23页
        1.5.2 纤维增韧陶瓷材料第23页
    1.6 本文主要的研究思路第23-25页
2 制备工艺与表征方法第25-32页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25-26页
    2.2 实验设备第26页
    2.3 工艺过程第26-30页
        2.3.1 Y_2SiO_5和Yb_2SiO_5多孔陶瓷制备工艺第26-28页
        2.3.2 SiO_2气凝胶复合Y_2SiO_5多孔陶瓷制备工艺第28-29页
        2.3.3 莫来石纤维增韧Y_2SiO_5多孔陶瓷制备工艺第29-30页
    2.4 表征方法第30-32页
        2.4.1 扫面电镜观察第30页
        2.4.2 密度与孔隙率测试第30页
        2.4.3 线收缩率测试第30-31页
        2.4.4 压缩强度测试第31页
        2.4.5 热导率测试第31页
        2.4.6 多孔陶瓷孔径分分布测试第31-32页
3 RE-Si-O(RE=Y, Yb)多孔陶瓷性能研究第32-45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水基冷冻干燥法制备RE-Si-O(RE=Y,Yb)多孔陶瓷概述第32-34页
    3.3 烧结温度对RE-Si-O(RE=Y,Yb)多孔陶瓷性能影响第34-39页
        3.3.1 烧结温度对微观结构的影响第34-36页
        3.3.2 烧结温度对收缩率、密度和孔隙率的影响第36-37页
        3.3.3 烧结温度对热导率的影响第37-38页
        3.3.4 烧结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3.4 固相含量对RE-Si-O(RE=Y,Yb)多孔陶瓷性能影响第39-44页
        3.4.1 固相含量对微观结构的影响第40-41页
        3.4.2 固相含量对收缩率、密度和孔隙率影响第41-42页
        3.4.3 固相含量对热导率的影响第42-43页
        3.4.4 固相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5 小结第44-45页
4 SiO_2气凝胶复合Y_2SiO_5多孔陶瓷性能研究第45-53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SiO_2气凝胶复合Y_2SiO_5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第46-48页
    4.3 复合SiO_2气凝胶后对热导率的影响第48-49页
    4.4 复合SiO_2气凝胶后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9-50页
    4.5 复合SiO_2气凝胶后对体密度的影响第50-51页
    4.6 小结第51-53页
5 莫来石纤维增韧Y_2SiO_5多孔陶瓷性能研究第53-59页
    5.1 引言第53-54页
    5.2 莫来石纤维增韧Y_2SiO_5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第54-55页
    5.3 莫来石纤维含量对收缩率、体密度和孔隙率的影响第55-56页
    5.4 莫来石纤维含量对热导率的影响第56页
    5.5 莫来石纤维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6-58页
    5.6 小结第58-59页
6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Nd3+稀土氟化物的制备和近红外发光性能增强研究
下一篇:基于刷卡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