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人禽之辨"——孟子人性论的前提与轴心 | 第10-26页 |
1.1 人性问题的突显 | 第10-11页 |
1.2 "人禽之辨"的突出 | 第11-14页 |
1.3 "人禽之辨"所指点的四心 | 第14-22页 |
1.3.1 四心发用的绝对无条件 | 第17-18页 |
1.3.2 四心发用对理智和理论的优先性 | 第18-22页 |
1.4 "人禽之辨"所辨乃质的不同 | 第22-24页 |
1.5 四心作为本质所彰显的主体性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人禽之辨"——"类"范畴在人性论上的具体应用 | 第26-35页 |
2.1 "人禽之辨"先秦儒家的共同意识 | 第26-28页 |
2.2 "正名"与"人禽之辨"的思想结构 | 第28-30页 |
2.3 以"类"为基础的属加种差定义法在人性论上的应用 | 第30-32页 |
2.4 人性作为类本质的统一性 | 第32-33页 |
2.5 人性的统一性保障了成圣的可能与平等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万物皆备于我"与世界的统一性 | 第35-43页 |
3.1 人自身力量的觉醒 | 第35-36页 |
3.2 人是世界的基点和界限 | 第36-38页 |
3.3 "万物皆备于我"与尽心知性知天 | 第38-43页 |
3.3.1 尽心知性知天的几种解读 | 第38-40页 |
3.3.2 知天不可知展现的人的有限与无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