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多种P2P蠕虫共同传播的建模与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网络蠕虫的发展历程第11-14页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4 主要工作以及论文的结构和安排第15-17页
        1.4.1 主要工作第15页
        1.4.2 论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P2P网络蠕虫的研究现状第17-22页
    2.1 传染病模型以及网络蠕虫的传播模型第17-19页
    2.2 P2P蠕虫的定义及传播模型第19-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第22-52页
    3.1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模型结构第22-32页
        3.1.1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过程第22-24页
        3.1.2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转换状态第24-27页
        3.1.3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数学模型第27-32页
    3.2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不泛滥条件及证明第32-35页
    3.3 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第35-51页
        3.3.1 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第35-41页
        3.3.2 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与证明第41-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多种被动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第52-70页
    4.1 多种被动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模型结构第52-64页
        4.1.1 多种被动型P2P蠕虫共同传播过程第52-54页
        4.1.2 多种被动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转换状态第54-58页
        4.1.3 多种被动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数学模型第58-64页
    4.2 多种被动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不泛滥条件及证明第64-69页
    4.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仿真验证与分析第70-78页
    5.1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不共存模型的仿真实验第70-73页
    5.2 多种沉默型P2P蠕虫共同传播的共存模型的仿真实验第73-75页
    5.3 多种被动型P2P蠕虫共同传播模型的仿真实验第75-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6.1 总结第78页
    6.2 展望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确定图数据库中的图相似搜索方法研究
下一篇:融合型深度学习亚健康识别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