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DAMPE离线数据分析软件框架的设计及BGO量能器的在轨刻度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1.1 标准模型的成功第17-18页
    1.2 暗物质与暗能量第18-20页
        1.2.1 暗物质第18-19页
        1.2.2 暗能量第19-20页
    1.3 暗物质的探测第20-31页
        1.3.1 直接探测第22-24页
        1.3.2 间接探测第24-31页
    1.4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31页
    1.5 论文的结构第31-33页
第二章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第33-47页
    2.1 科学目标及性能指标第33-38页
        2.1.1 科学目标第33-34页
        2.1.2 探测器性能指标第34-35页
        2.1.3 卫星平台第35-38页
    2.2 探测器系统第38-43页
        2.2.1 塑料闪烁体探测器(PSD)第39页
        2.2.2 硅微条径迹探测器(STK)第39-41页
        2.2.3 BGO电磁量能器(BGO)第41-42页
        2.2.4 中子探测器(NUD)第42-43页
    2.3 数据获取第43-46页
        2.3.1 触发判选系统第43页
        2.3.2 触发逻辑设置第43-45页
        2.3.3 数据获取与下传第45-46页
    2.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DAMPE离线数据处理软件框架第47-69页
    3.1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软件框架第47-50页
        3.1.1 面向对象技术第47-48页
        3.1.2 面向对象的软件框架第48-49页
        3.1.3 软件框架带来的利弊第49-50页
    3.2 需求与设计第50-54页
        3.2.1 背景第50-51页
        3.2.2 软件框架的设计第51-52页
        3.2.3 处理过程中的数据流第52-53页
        3.2.4 用户分析第53-54页
    3.3 体系结构第54-57页
        3.3.1 内核模块(Kernel)第55页
        3.3.2 数据模块(Event Module)第55-56页
        3.3.3 算法模块(Algorithm)第56-57页
        3.3.4 事例过滤器(Event Filter)第57页
        3.3.5 服务模块(Service)第57页
    3.4 数据管理和交流第57-59页
    3.5 驱动模式第59-63页
        3.5.1 算法组合与配置第60-61页
        3.5.2 系统初始化第61页
        3.5.3 事例循环处理第61-62页
        3.5.4 作业结束第62页
        3.5.5 内部关联及时序第62-63页
    3.6 物理组织和扩展方式第63-66页
        3.6.1 软件包的管理第63-64页
        3.6.2 版本管理第64-65页
        3.6.3 软件配置管理第65-66页
        3.6.4 扩展方式第66页
    3.7 现状及应用第66-68页
    3.8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量能器的模拟与束流实验第69-87页
    4.1 BGO量能器实验数据重建第69-70页
    4.2 探测模拟概述第70-72页
        4.2.1 模拟工具Geant4第70-71页
        4.2.2 模拟的一般过程第71页
        4.2.3 管理流程第71-72页
    4.3 量能器模拟策略第72-73页
        4.3.1 模拟的特殊需求第72-73页
    4.4 探测器的构建第73-74页
        4.4.1 GDML文件第73页
        4.4.2 探测器构建第73-74页
        4.4.3 灵敏探测器第74页
    4.5 模拟数据处理流程第74-77页
        4.5.1 光衰减的模拟第75页
        4.5.2 噪声的叠加第75-76页
        4.5.3 能量的重建第76-77页
    4.6 束流实验和模拟的比较第77-86页
        4.6.1 束流条件第77-79页
        4.6.2 实验设置第79-80页
        4.6.3 MIPs能量刻度第80-84页
        4.6.4 电子能量重建第84-86页
    4.7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五章 量能器的在轨刻度第87-111页
    5.1 在轨运行简介第87-89页
        5.1.1 运行图像第87-88页
        5.1.2 DAMPE轨道上的磁场强度第88-89页
    5.2 南大西洋异常区(SAA区)第89-91页
        5.2.1 TA击中信号的检查第89-90页
        5.2.2 SAA区对BGO电子学读出通道性能的影响第90-91页
    5.3 台基刻度第91-93页
        5.3.1 刻度结果第91-92页
        5.3.2 与地面刻度结果的比较第92-93页
        5.3.3 长时间稳定性监测第93页
    5.4 能量刻度第93-108页
        5.4.1 使用的粒子第93-96页
        5.4.2 事例选择条件第96-99页
        5.4.3 模拟结果第99-102页
        5.4.4 在轨刻度流程与结果第102-105页
        5.4.5 MIPs刻度结果随温度的变化第105-108页
    5.5 PMT打拿级线性关系的刻度第108-109页
        5.5.1 PMT打拿级线性关系随纬度的变化第108-109页
        5.5.2 稳定性监测第109页
    5.6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0→K~+π~-π~0衰变中D~0-anti-D~0混合和CP破坏的研究
下一篇:煤电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对策研究--以淮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