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植被变化对流域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气候变异对流域水文影响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 第19-29页 |
2.1 数据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9页 |
2.2.1 潜在蒸散发/实际蒸散发公式 | 第19-21页 |
2.2.2 径流趋势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2.2.1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 第21-22页 |
2.2.2.2 Spearman秩相关检验 | 第22页 |
2.2.3 径流突变点分析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2.4 定量区分气候变异与非气候因素影响方法 | 第23-24页 |
2.2.4.1 敏感性分析 | 第23页 |
2.2.4.2 MDMC(Modified double mass curve) | 第23-24页 |
2.2.5 定量区分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影响方法 | 第24-26页 |
2.2.6 其他统计方法 | 第26-29页 |
2.2.6.1 干预ARIMA模型 | 第26-27页 |
2.2.6.2 Wilcoxon检验 | 第27-28页 |
2.2.6.3 Sign检验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流域概况 | 第29-40页 |
3.1 尼洋河流域概况 | 第29-34页 |
3.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9-30页 |
3.1.2 气象特征 | 第30-33页 |
3.1.3 植被概况 | 第33-34页 |
3.2 梅江流域概况 | 第34-36页 |
3.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4-35页 |
3.2.2 气象特征 | 第35-36页 |
3.2.3 植被概况 | 第36页 |
3.3 杂谷脑流域概况 | 第36-40页 |
3.3.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6-37页 |
3.3.2 气象特征 | 第37-38页 |
3.3.3 植被概况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 第40-48页 |
4.1 尼洋河流域径流特征 | 第40-44页 |
4.2 梅江流域径流特征 | 第44-46页 |
4.3 杂谷脑流域径流特征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对年径流影响研究 | 第48-57页 |
5.1 尼洋河流域年径流 | 第48-54页 |
5.1.1 气候变异与非气候变化对年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48-51页 |
5.1.2 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对年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51-54页 |
5.2 梅江流域年径流 | 第54-55页 |
5.3 杂谷脑流域年径流 | 第55页 |
5.4 三个流域比较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对汛期径流影响研究 | 第57-59页 |
6.1 尼洋河流域汛期径流 | 第57-58页 |
6.2 梅江流域汛期径流 | 第58页 |
6.3 杂谷脑流域汛期径流 | 第58-59页 |
第七章 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对非汛期径流影响研究 | 第59-80页 |
7.1 尼洋河流域非汛期径流 | 第59-65页 |
7.1.1 气候变异与非气候变化对非汛期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59-62页 |
7.1.2 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对非汛期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62-65页 |
7.2 梅江流域非汛期径流 | 第65-70页 |
7.2.1 气候变异与非气候变化对非汛期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65-68页 |
7.2.1.1 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65页 |
7.2.1.2 MDMC分析结果 | 第65-68页 |
7.2.2 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对非汛期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68-70页 |
7.3 杂谷脑流域非汛期径流 | 第70-76页 |
7.3.1 气候变异与非气候变化对非汛期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70-73页 |
7.3.1.1 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70-71页 |
7.3.1.2 MDMC分析结果 | 第71-73页 |
7.3.2 气候变异与植被变化对非汛期径流的影响研究 | 第73-76页 |
7.4 三个流域比较 | 第76-78页 |
7.5 讨论 | 第78-80页 |
7.5.1 两种方法比较 | 第78-79页 |
7.5.2 不同植被变化参数 | 第79-8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8.1 结论 | 第80-81页 |
8.2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