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4-16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2.1 长汀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1.1 长汀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模式研究 | 第16-18页 |
2.1.2 长汀红壤侵蚀区崩岗治理模式 | 第18页 |
2.1.3 稀土矿开采废弃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 第18页 |
2.2 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分区及规划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3 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评价进展 | 第19-21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4.1 长汀湿地公园资源调查方法 | 第23页 |
4.2 长汀湿地公园分区方法 | 第23-24页 |
4.3 湿地公园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4.3.1 湿地公园资源评价 | 第24页 |
4.3.2 湿地生态环境评价 | 第24页 |
4.3.3 生态旅游评价 | 第24页 |
4.3.4 效益分析 | 第24-26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6-54页 |
5.1 红壤侵蚀区汀江湿地公园资源分析 | 第26-28页 |
5.1.1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 第26-27页 |
5.1.2 湿地公园植物资源 | 第27页 |
5.1.3 湿地公园动物资源 | 第27页 |
5.1.4 湿地景观和文化资源 | 第27-28页 |
5.2 红壤侵蚀区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分区分析 | 第28-36页 |
5.2.1 生态功能分区 | 第28-31页 |
5.2.2 保育区规划 | 第31页 |
5.2.3 宣教展示区规划 | 第31-33页 |
5.2.4 合理利用区规划 | 第33-35页 |
5.2.5 管理服务区规划 | 第35-36页 |
5.3 红壤侵蚀区汀江湿地公园生态功能评价 | 第36-45页 |
5.3.1 生态保育功能评价 | 第36页 |
5.3.2 环境保护功能评价 | 第36-40页 |
5.3.3 生态旅游评价 | 第40-45页 |
5.4 红壤侵蚀区汀江湿地公园效益分析 | 第45-51页 |
5.4.1 经济效益 | 第45-49页 |
5.4.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49-50页 |
5.4.3 生态效益分析 | 第50-51页 |
5.5 红壤侵蚀区汀江湿地公园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51-54页 |
5.5.1 存在问题 | 第51-52页 |
5.5.2 对策 | 第52-54页 |
6 讨论 | 第54-56页 |
6.1 湿地公园在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功能 | 第54页 |
6.2 水土流失区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评价 | 第54-56页 |
7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表1 汀江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名录 | 第62-78页 |
附表2 汀江湿地公园动物资源名录 | 第78-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