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9-26页 |
1 龙眼愈伤组织继代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2 植物类黄酮合成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1 植物类黄酮种类与功效 | 第20页 |
2.2 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 第20-21页 |
2.3 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3.1 培养基 | 第21页 |
2.3.2 激素 | 第21-22页 |
2.3.3 培养时间 | 第22页 |
2.3.4 光照 | 第22页 |
3 植物类胡萝卜素合成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3.1 植物类胡萝卜素种类与作用 | 第22页 |
3.2 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 第22-23页 |
3.3 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4 龙眼中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24页 |
5 本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5.1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本培养基、激素和培养时间对龙眼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26-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1.1 材料 | 第26页 |
1.2 方法 | 第26-27页 |
1.2.1 培养条件 | 第26页 |
1.2.2 基本培养基对龙眼EC增殖的影响 | 第26-27页 |
1.2.3 激素对龙眼EC增殖的影响 | 第27页 |
1.2.4 培养时间对龙眼EC增殖的影响 | 第27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1.3.1 计算方法 | 第27页 |
1.3.2 数据分析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2.1 基本培养基对龙眼EC增殖影响 | 第28-31页 |
2.2 2,4-D、KT及硝酸银处理对龙眼EC增殖的影响 | 第31-38页 |
2.3 培养时间对龙眼EC生长的影响 | 第38-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3.1 MS基本培养基有利于龙眼EC增殖 | 第42页 |
3.2 2,4-D是影响龙眼EC增殖的重要因素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培养条件对龙眼愈伤组织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 第43-82页 |
第一节 培养基、激素和培养时间对龙眼愈伤组织含量的影响 | 第43-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1.1 材料 | 第43页 |
1.2 方法 | 第43-44页 |
1.2.1 培养条件 | 第43页 |
1.2.2 试验药剂与仪器 | 第43-44页 |
1.2.3 类黄酮的提取 | 第44页 |
1.2.4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 第44页 |
1.2.5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1.3 基本培养基对龙眼EC类黄酮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44页 |
1.4 激素对龙眼EC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1.5 培养时间对龙眼EC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45页 |
1.6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页 |
1.7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6页 |
2.1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建立 | 第45-46页 |
2.2 基本培养基对龙眼EC类黄酮含量积累的影响 | 第46-48页 |
2.3 激素对龙眼EC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48-54页 |
2.4 培养时间对龙眼EC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第二节 激素和培养时间对龙眼愈伤组织类黄酮产量的影响 | 第56-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1.1 材料 | 第56页 |
1.2 方法 | 第56-57页 |
1.2.1 培养条件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5页 |
2.1 激素对龙眼EC类黄酮产量的影响 | 第57-62页 |
2.2 培养时间对龙眼EC类黄酮产量的影响 | 第62-65页 |
第三节 激素和培养时间对龙眼愈伤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65-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页 |
1.1 材料 | 第65页 |
1.2 方法 | 第65页 |
1.2.1 培养条件 | 第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81页 |
2.1 激素对龙眼EC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65-71页 |
2.2 激素对龙眼EC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 | 第71-76页 |
2.3 培养时间对龙眼EC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76-79页 |
2.4 培养时间对龙眼EC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 | 第79-81页 |
3 讨论 | 第81-82页 |
3.1 MS培养基可提高龙眼EC类黄酮含量 | 第81页 |
3.2 2,4-D和KT对龙眼EC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81-82页 |
第四章 龙眼愈伤组织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的定量PCR分析 | 第82-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1.1 材料 | 第82页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82页 |
1.3 方法 | 第82-84页 |
1.3.1 龙眼EC RNA提取 | 第82-83页 |
1.3.2 荧光定量引物设计 | 第83-84页 |
1.3.3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8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4-90页 |
2.1 培养基对龙眼EC类黄酮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4-85页 |
2.2 激素对龙眼EC类黄酮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5-86页 |
2.3 培养时间对龙眼EC类黄酮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6-87页 |
2.4 基本培养基对龙眼EC中类胡萝卜素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7-88页 |
2.5 激素配比对龙眼EC中类胡萝卜素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8-89页 |
2.6 培养时间对龙眼EC中类胡萝卜素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9-90页 |
3 讨论 | 第90-92页 |
3.1 基本培养基对龙眼EC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90页 |
3.2 2,4-D对龙眼EC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90-91页 |
3.3 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在龙眼EC培养过程中的表达模式 | 第91-92页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第92-95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