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灌区农户调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第13-19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第13-17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 第17-18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1.5.1 创新 | 第20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农户 | 第22页 |
2.1.2 农户种植行为 | 第22-23页 |
2.1.3 农户种植结构 | 第23页 |
2.1.4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 | 第23页 |
2.2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 | 第23-26页 |
2.2.1 自然资源条件 | 第23-24页 |
2.2.2 农产品市场 | 第24页 |
2.2.3 农产品生产成本 | 第24页 |
2.2.4 农业科技水平 | 第24-25页 |
2.2.5 农业政策 | 第25页 |
2.2.6 农户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25-26页 |
2.2.7 农户自身行为特性 | 第26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2.3.1 农户行为理论 | 第26-27页 |
2.3.2 效用理论 | 第27-28页 |
2.3.3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8-29页 |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29-30页 |
第3章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的经济学效应 | 第30-34页 |
3.1 基于农户个人视角的分析 | 第30-32页 |
3.1.1 资源配置效应 | 第30-31页 |
3.1.2 农产品市场调控效应 | 第31页 |
3.1.3 农户收入效应 | 第31-32页 |
3.2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视角的分析 | 第32-34页 |
3.2.1 挤出效应 | 第32页 |
3.2.2 规模陷阱效应 | 第32-34页 |
第4章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 第34-51页 |
4.1 问卷设计及调查内容 | 第34页 |
4.2 抽样方法选择及样本地确定 | 第34-35页 |
4.3 描述性分析 | 第35-43页 |
4.3.1 样本地区概况 | 第35-36页 |
4.3.2 农户基本特征 | 第36-39页 |
4.3.3 农户农业经营概况 | 第39-43页 |
4.4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总体情况 | 第43-45页 |
4.4.1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情况 | 第43-45页 |
4.4.2 样本地农户改变种植行为的原因考察 | 第45页 |
4.5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的比较分析 | 第45-48页 |
4.5.1 区间差异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4.5.2 农户种植规模及其变化情况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4.5.3 农户家庭特征差异 | 第47-48页 |
4.6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4.6.1 灌溉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用水浪费 | 第48页 |
4.6.2 小农生产经营,种植效益低下 | 第48-49页 |
4.6.3 农资成本上升,种植业资金投入小 | 第4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1-57页 |
5.1 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5.1.1 模型的选择 | 第51页 |
5.1.2 变量选择及预期效应 | 第51-54页 |
5.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5.2.1 模型估计结果 | 第54-55页 |
5.2.2 估计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7-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湖南灌区农户调查问卷(2013年)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