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体育理论论文--体育基础科学论文--运动生理学论文

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运动性骨骼肌肥大的效果及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词表第8-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低频脉冲电磁场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1.1.1 物理治疗的概念及分类第11页
        1.1.2 低频脉冲电磁场应用及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 运动性骨骼肌肥大第14-17页
        1.2.1 骨骼肌的概述第14页
        1.2.2 运动性骨骼肌肥大第14-15页
        1.2.3 研究骨骼肌肥大选用的动物模型第15-16页
        1.2.4 骨骼肌肥大的机制探讨第16-17页
    1.3 骨骼肌肥大的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第17-23页
        1.3.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第17-21页
        1.3.2 Myostatin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第21-23页
    1.4 选题依据第23-24页
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4-34页
    2.1 实验动物及指标第24-25页
        2.1.1 实验动物和动物分组第24页
        2.1.2 运动方案干预方式第24-25页
        2.1.3 体重以及抓力测试第25页
        2.1.4 组织和血液的采集第25页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5-27页
        2.2.1 主要仪器第25-26页
        2.2.2 主要试剂第26-27页
    2.3 测试方法第27-33页
        2.3.1 肌肉匀浆液的制备第27页
        2.3.2 H&E(Hematoxylin-eosin)染色第27-29页
        2.3.3 Western Blotting第29-30页
        2.3.4 RT-qPCR第30-33页
    2.4 数据采集与统计学处理第33-34页
3 实验结果第34-43页
    3.1 体重、抓力及各肌肉重量第34-35页
        3.1.1 运动、PEMFs对大鼠体重、抓力的影响第34页
        3.1.2 腓肠肌重量和腓肠肌相对重量第34-35页
        3.1.3 股四头肌、比目鱼肌和心脏的重量第35页
    3.2 骨骼肌代谢酶的测试结果第35-36页
    3.3 形态学染色测定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平均面积第36-37页
    3.4 低频脉冲电磁场和运动干预后大鼠骨骼肌PI3K/Akt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变化第37-43页
        3.4.1 上游信号分子MSTN及其受体mRNA表达第37-38页
        3.4.2 大鼠腓肠肌PI3K、PI3K mRNA表达的结果第38-39页
        3.4.3 大鼠腓肠肌Akt、Akt mRNA表达的结果第39-40页
        3.4.4 大鼠腓肠肌mTOR、mTOR mRNA表达的结果第40-41页
        3.4.5 大鼠腓肠肌FoxO1 mRNA、蛋白表达的结果第41-42页
        3.4.6 大鼠腓肠肌Glut4 mRNA表达第42-43页
4 分析讨论第43-48页
    4.1 运动性骨骼肌肥大的模型评价第43页
    4.2 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大鼠体重、抓力及腓肠肌等指标干预结果的分析第43-44页
    4.3 低频脉冲电磁场、跑台运动对大鼠腓肠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干预结果的分析第44-45页
    4.4 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运动对大鼠腓肠肌PI3K/Akt/mTOR信号途径的改善与分析第45-48页
5 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硒茶多糖对运动性疲劳和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改善作用研究
下一篇:有氧运动上调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的活性进而改善SHR大鼠的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