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衡阳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研究目的第9-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0-14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页
    1.6 本文的结构框架第14-15页
    1.7 本章小结第15-17页
第2章 新农村规划的相关理论第17-24页
    2.1 新农村规划的相关理论第17-20页
        2.1.1 生态学理论第17页
        2.1.2 聚集地理学第17-18页
        2.1.3 乡村地理学第18页
        2.1.4 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第18页
        2.1.5 科学发展观理论第18-19页
        2.1.6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9页
        2.1.7 人居环境科学第19-20页
    2.2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第20-21页
        2.2.1 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意愿第20页
        2.2.2 节约资源,维护农村的环境第20页
        2.2.3 完善设施,保障农民的安全第20页
        2.2.4 区分重点,循序渐进的推进第20页
        2.2.5 体现特色,突出地区的特点第20-21页
        2.2.6 因地制宜,进行分地区指导第21页
    2.3 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要素第21-24页
        2.3.1 经济动力因素第21-22页
        2.3.2 国家政策因素第22页
        2.3.3 自然地理因素第22-23页
        2.3.4 基础设施因素第23-24页
第3章 衡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第24-34页
    3.1 衡阳县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条件第24-25页
        3.1.1 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第24-25页
        3.1.2 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第25页
    3.2 衡阳县农村建设规划历程第25-27页
    3.3 衡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现状第27-29页
    3.4 衡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发展优势第29-30页
    3.5 衡阳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0-34页
        3.5.1 示范功能不理想,基础设施薄弱第30-31页
        3.5.2 规划与建设速度慢,文化产品单调第31页
        3.5.3 农产品性价比低第31-32页
        3.5.4 资金投资量小,农村经费拮据第32页
        3.5.5 农民参与少,教育水平落后第32-33页
        3.5.6 新农村规划模式与农民生产方式不协调第33-34页
第4章 衡阳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索与实践第34-45页
    4.1 衡阳县模式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路第34-35页
        4.1.1 建设适宜衡阳县特色的产业基地第34页
        4.1.2 建立适宜农民现代化生活的新民居第34页
        4.1.3 建设“城乡一体化”农副产品基地第34页
        4.1.4 建设新型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第34-35页
    4.2 衡阳县模式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索实践第35-45页
        4.2.1 衡阳县金溪镇上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推行现代农业为主第35-38页
        4.2.2 衡阳县台源镇长青村新农村规划建设——以美化乡村环境、打造特色产业为主第38-41页
        4.2.3 衡阳县国家示范园规划建设——以科技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区域经济为主第41-45页
第5章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女子学院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下一篇: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景观改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