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我国企业信用指数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企业信用相关文献综述第12-15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企业信用指数的理论基础第17-30页
    2.1 信用概念的界定第17-20页
    2.2 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第20-21页
        2.2.1 西方社会信用机制:高度法制化和市场化第20-21页
        2.2.2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社会性和特殊阶段性第21页
    2.3 传统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的偏差和缺失第21-27页
        2.3.1 传统信用评级方法:三等五级制第21-23页
        2.3.2 信用评级:侧重财务风险造成结果偏失第23-25页
        2.3.3 行业评价:小样本导致全面性欠缺第25页
        2.3.4 信用指数:问卷调查凸显时滞性第25-27页
    2.4 大数据理论第27-30页
        2.4.1 大数据理论的属性:颠覆传统的信息处理变革第27-28页
        2.4.2 大数据下的信用行业:多元信息的多维分析第28-30页
第3章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指数理论第30-35页
    3.1 企业信用指数的四维界定第30-31页
    3.2 企业信用指数的三级指标体系第31-34页
    3.3 企业信用指数的特征和功能:动态性、整体性、功能导向性第34-35页
第4章 我国企业信用指数的构建方法和实证应用第35-44页
    4.1 指标体系、权重及赋分:指标分项赋权矩阵第35-37页
    4.2 分析样本和数据来源:数据网络化采集第37-38页
    4.3 指数模型和测算方法:加权综合指数法第38页
    4.4 企业信用指数的实证应用第38-44页
        4.4.1 大数据小范围取样—111家中央企业第38-39页
        4.4.2 中央企业信用指数的测试及分析第39-40页
        4.4.3 趋势分析:与分析样本实际情况吻合第40-42页
        4.4.4 相关性分析:与非企业信息的强关联性第42-44页
第5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风险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