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多环芳烃的概述 | 第12-18页 |
1.1.1 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1.2 多环芳烃(PAHs)的危害 | 第13-14页 |
1.1.3 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行为 | 第14-15页 |
1.1.4 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修复方法 | 第15-18页 |
1.2 淋洗修复技术的研究动态 | 第18-22页 |
1.2.1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的特点 | 第18-19页 |
1.2.2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的分类 | 第19-20页 |
1.2.3 有机污染土壤的淋洗剂种类 | 第20-22页 |
1.3 表面活性剂 | 第22-29页 |
1.3.1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 第22-23页 |
1.3.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第23-24页 |
1.3.3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 第24-27页 |
1.3.4 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动态 | 第27-28页 |
1.3.5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增溶修复机理 | 第28页 |
1.3.6 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过程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1.4 本论文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1.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3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4.3 创新与特色 | 第30-31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2章 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增溶作用的研究 | 第32-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2页 |
2.1.2 增溶平衡实验 | 第32-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2.2.1 单一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增溶作用 | 第33-35页 |
2.2.2 复和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增溶作用 | 第35-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研究 | 第38-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3.1.1 材料 | 第38-39页 |
3.1.2 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3.1.3 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0-4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2.1 淋洗剂与土壤的液固比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洗脱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3.2.2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洗脱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淋洗震荡时间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洗脱效果的影响 | 第45-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规模化淋洗修复的中试试验 | 第49-61页 |
4.1 中试试验的基本情况 | 第49-50页 |
4.1.1 地理位置及治理目标 | 第49-50页 |
4.1.2 供修复污染土壤相关情况 | 第50页 |
4.2 工程设备及修复流程 | 第50-55页 |
4.2.1 筛分系统 | 第50-51页 |
4.2.2 淋洗系统 | 第51-53页 |
4.2.3 压滤处理系统 | 第53页 |
4.2.4 辅助系统 | 第53-54页 |
4.2.5 修复工艺流程 | 第54-55页 |
4.3 工程施工情况 | 第55-56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4.4.1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淋洗修复效果 | 第56-58页 |
4.4.2 中试淋洗修复与实验室淋洗修复结果对比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9-61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 | 第61-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A 淋洗装备图片 | 第68-69页 |
附录B 施工现场图片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