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DDT污染土壤修复 | 第12-18页 |
1.1.1 DDT简介 | 第13页 |
1.1.2 DDT污染土壤的现状 | 第13-14页 |
1.1.3 DDT污染土壤的危害 | 第14-16页 |
1.1.4 DDT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1.2 植物修复 | 第18-20页 |
1.2.1 修复植物的选择 | 第18页 |
1.2.2 植物修复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 第18-20页 |
1.3 微生物修复 | 第20页 |
1.3.1 专性降解菌 | 第20页 |
1.3.2 植物根际促生菌 | 第20页 |
1.4 DDT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 第20-23页 |
1.4.1 植物与专性菌株的联合修复 | 第21-22页 |
1.4.2 植物与根系微生物的联合修复 | 第22-23页 |
1.5 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修复 | 第23-27页 |
1.5.1 表面活性剂 | 第24-25页 |
1.5.2 表面活性剂增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 | 第25-27页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2章 DDT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9-37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2.2.1 DDT降解菌的分离 | 第33页 |
2.2.2 分离菌株生长曲线 | 第33-34页 |
2.2.3 DDT菌株的筛选 | 第34页 |
2.2.4 不同菌液量的C菌对DDT降解情况 | 第34-35页 |
2.2.5 不同降解时间C菌对DDT降解情况 | 第35页 |
2.2.6 DDT降解菌的鉴定 | 第35-36页 |
2.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SDBS-TW80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DDT污染 | 第37-50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3.1.1 实验材料与场地 | 第37-38页 |
3.1.2 实验设计 | 第38-40页 |
3.1.3 分析试剂与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3.2.1 SDBS-TW80强化油菜-微生物联合修复DDT污染 | 第42-44页 |
3.2.2 SDBS-TW80强化黑麦草-微生物联合修复DDT污染 | 第44-46页 |
3.2.3 SDBS-TW80处理下油菜和黑麦草对DDT的吸收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3.3 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RL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DDT污染 | 第50-60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4.1.1 实验材料与场地 | 第50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50-53页 |
4.1.3 分析试剂与分析方法 | 第53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4.2.1 RL强化油菜-微生物联合修复DDT污染 | 第53-55页 |
4.2.2 RL强化黑麦草-微生物联合修复DDT污染 | 第55-57页 |
4.2.3 RL处理下油菜和黑麦草对DDT的吸收能力分析 | 第57-59页 |
4.3 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DDT污染土壤修复作用分析 | 第60-66页 |
5.1 表面活性剂修复作用分析 | 第60-62页 |
5.2 植物修复作用分析 | 第62-64页 |
5.3 降解菌修复作用分析 | 第64-65页 |
5.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