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概述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社区流动图书馆历史沿革 | 第16-19页 |
一、国外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二、国内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内涵 | 第19-21页 |
一、服务理念的延伸 | 第19页 |
二、服务内容的延伸 | 第19-20页 |
三、服务空间的延伸 | 第20页 |
四、服务时间的延伸 | 第20页 |
五、服务群体的延伸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一、社区性 | 第21页 |
二、流动性 | 第21页 |
三、便利性 | 第21-22页 |
四、针对性 | 第22-23页 |
第四节 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意义 | 第23-26页 |
一、促进社会教育 | 第24页 |
二、营造社区良好教育氛围 | 第24-25页 |
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服务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一、空间布局不合理 | 第26页 |
二、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26-27页 |
三、管理方式不合理 | 第27页 |
四、资金保障不充足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服务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一、设备更新缓慢 | 第28页 |
二、非规范化操作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在读者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一、宣传力度有欠缺 | 第29-30页 |
二、供应业务不完善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完善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对策 | 第32-37页 |
第一节 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布局结构 | 第32页 |
一、建立独特馆藏 | 第32页 |
二、呼吁社会捐赠 | 第32页 |
第二节 技术设备更新争取多方支持 | 第32-33页 |
一、维护资金源头 | 第32页 |
二、得到政府支持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顺应读者需求提供多元服务 | 第33页 |
一、考虑市民需要 | 第33页 |
二、吸取市民意见 | 第33页 |
第四节 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 第33-34页 |
一、图书馆法出台的必要 | 第33-34页 |
二、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 | 第34页 |
第五节 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应有趋势 | 第34-37页 |
一、借阅超市化 | 第34-35页 |
二、服务方式多样化 | 第35页 |
三、服务功能综合化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北京市社区流动图书馆为例 | 第37-46页 |
第一节 北京市社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现状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北京市社区流动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 第38页 |
一、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 | 第38页 |
二、深入理解社区群众的真实需要 | 第38页 |
第三节 北京市社区流动图书馆的服务情况概述 | 第38-46页 |
一、建立基于居民满意度的服务评估机制 | 第39页 |
二、建立便捷有效的服务反馈机制 | 第39页 |
三、服务定位做到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 | 第39-40页 |
四、基于协作共建思路的改革服务体制 | 第40-44页 |
五、推动公共图书馆立法并制定社区层面的细化条例 | 第44-45页 |
六、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服务发展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6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