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分类及特点 | 第14-16页 |
1.2.1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2 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 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1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2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剪力墙结构的相关理论 | 第21-27页 |
2.1 剪力墙的分类及划分标准 | 第21-23页 |
2.1.1 按照开洞大小分类 | 第21-22页 |
2.1.2 按照墙肢长度分类 | 第22-23页 |
2.2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23-25页 |
2.2.1 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基本假定 | 第23-24页 |
2.2.2 剪力墙布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24-25页 |
2.3 剪力墙计算程序的选择 | 第25-26页 |
2.3.1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程序的介绍 | 第25页 |
2.3.2 SATWE计算软件的概述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剪力墙数量影响因素探究 | 第27-61页 |
3.1 剪力墙截面设计目标参数的研究 | 第27-30页 |
3.2 工程实例 | 第30-33页 |
3.2.1 工程概况及特点 | 第30页 |
3.2.2 设计参数的选取 | 第30-33页 |
3.3 不同因素对剪力墙数量的影响 | 第33-55页 |
3.3.1 模型的描述 | 第33-35页 |
3.3.2 模型计算结果统计分析 | 第35-40页 |
3.3.3 墙肢长度因素的影响 | 第40-46页 |
3.3.4 剪力墙厚度因素的影响 | 第46-51页 |
3.3.5 混凝土等级因素的影响 | 第51页 |
3.3.6 各因素对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51-55页 |
3.4 各因素影响的经济性对比分析 | 第55-59页 |
3.4.1 工程量的统计分析 | 第55-57页 |
3.4.2 工程造价的统计分析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不同设防烈度下剪力墙结构最佳布墙率的探究 | 第61-91页 |
4.1 布墙率的分析 | 第61-62页 |
4.2 工程实例 | 第62-64页 |
4.2.1 工程概况 | 第62页 |
4.2.2 设计参数的选取 | 第62-64页 |
4.3 6度设防下结构布墙率的分析 | 第64-75页 |
4.3.1 方案的描述 | 第64-65页 |
4.3.2 各方案的内力计算结果统计及对比分析 | 第65-68页 |
4.3.3 各方案的技术参数分析 | 第68-72页 |
4.3.4 基于位移控制的结构经济性分析 | 第72-75页 |
4.4 7度设防下结构布墙率的分析 | 第75-83页 |
4.4.1 方案的描述 | 第75-76页 |
4.4.2 各方案的内力计算结果统计及对比分析 | 第76-77页 |
4.4.3 各方案的技术参数分析 | 第77-80页 |
4.4.4 基于位移控制的结构经济性分析 | 第80-83页 |
4.5 8度设防下结构布墙率的分析 | 第83-90页 |
4.5.1 方案的描述 | 第83-84页 |
4.5.2 各方案的内力计算结果统计及对比分析 | 第84-85页 |
4.5.3 各方案的技术参数分析 | 第85-87页 |
4.5.4 各方案的结构经济性分析 | 第87-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不同烈度下优化方案的弹性时程分析 | 第91-99页 |
5.1 时程分析法概述 | 第91页 |
5.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91-92页 |
5.3 方案的描述及地震波的确定 | 第92页 |
5.4 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92-97页 |
5.4.1 基底剪力的对比 | 第92-94页 |
5.4.2 楼层位移的对比 | 第94-96页 |
5.4.3 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对比 | 第96-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1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99-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