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光伏建筑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定义第10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分类第10-13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优势第13-14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现状第14-17页
     ·国外发展现状第14-15页
     ·国内发展现状第15-17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光伏建筑一体化组成和设计原则第19-29页
   ·前言第19-20页
   ·并网光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20-25页
     ·太阳能电池第20-22页
     ·逆变器第22-24页
     ·并网光伏系统第24-25页
   ·光伏支架第25-27页
     ·光伏支架分类第25-26页
     ·光伏支架设计要求第26-27页
   ·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原则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光伏系统各模块数学模型第29-52页
   ·前言第29页
   ·太阳辐射能的计算第29-34页
     ·太阳能各天文参数的计算第29-30页
     ·地外水平面辐射量的计算第30-32页
     ·地表辐射量的计算第32-34页
   ·光伏方阵的最佳倾角第34-35页
     ·最佳倾角选择原则第34页
     ·最佳倾角计算模型第34-35页
   ·光伏阵列设计模型第35-41页
     ·单路电压与电流的计算第35-37页
     ·光伏组件方阵设计第37-40页
     ·光伏逆变器设计模型第40-41页
   ·光伏支架设计模型第41-49页
     ·设计依据第41页
     ·模型设计假定第41-44页
     ·模型分析方法第44-45页
     ·主梁受力分析第45-49页
     ·节点强度验算第49页
   ·光伏系统功率与效益第49-51页
     ·光伏系统的功率计算第49-50页
     ·光伏系统的经济与环保效益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第52-78页
   ·前言第52页
   ·软件程序设计第52-54页
     ·主程序设计第52-54页
     ·程序输入与输出第54页
   ·软件各模块界面第54-74页
     ·初步设计模块第55-60页
     ·工程设计模块第60-72页
     ·结果查询模块第72-74页
   ·软件应用举例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78页
   ·下一步工作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分子三维荧光研究
下一篇:输电线覆冰脱冰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和动力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