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

多孔碳球负载BiVO4及其改性和光催化活性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绪论第10-23页
   ·引言第10页
   ·光催化材料及技术概述第10-12页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光催化剂的种类及改性技术第11-12页
   ·BIVO_4(s-M)半导体材料概述第12-16页
     ·BiVO_4(s-m)的性质结构和用途第12-14页
     ·BiVO_4的催化机理第14页
     ·BiVO_4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异质结半导体第16-18页
     ·异质结半导体原理第16-17页
     ·异质结半导体在光催化中的应用第17-18页
   ·碳球(CS)研究及应用第18-20页
     ·新型电极/电池制备第19页
     ·催化剂的负载第19-20页
     ·C的敏化第20页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0-23页
     ·选题背景及依据第20-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3页
2 实验材料、仪器及分析方法介绍第23-31页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3-24页
     ·实验材料第23页
     ·实验仪器第23-24页
   ·实验分析方法第24-26页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及GC标准曲线绘制第24页
     ·甲苯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4-25页
     ·UV-Vis分析条件第25页
     ·MB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26页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6-27页
     ·降解甲苯活性测试第26页
     ·降解亚甲基蓝(MB)活性测试第26-27页
   ·催化剂表征分析仪器及原理第27-31页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7-28页
     ·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分析第28-29页
     ·透射电镜(TEM)分析/HRTEM/EDX第29页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29页
     ·FTIR分析第29-30页
     ·循环伏安法(CV)分析第30-31页
3 BiVO_4(s-m)水热法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性能初探第31-36页
   ·实验过程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XRD表征结果分析第31-32页
     ·SEM和TEM-HRTEM表征结果分析第32-33页
     ·UV-vis表征结果分析第33-34页
     ·FTIR表征结果分析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Fe、Cu及Nb修饰BiVO_4研究及性能优化第36-45页
   ·实验过程第36-38页
     ·金属修饰BiVO_4制备第36-37页
     ·金属修饰BiVO_4的活性表征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Fe、Cu及Nb修饰的影响及筛选第38-40页
     ·Cu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煅烧温度的影响第41-42页
     ·CuO-BiVO_4降解MB机理研究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新型CuO-BiVO_4@C的制备、表征和光催化活性研究第45-57页
   ·实验过程第45-46页
     ·CuO-BiVO_4@C制备方法第45-46页
     ·CuO-BiVO_4@C的分析仪器第46页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46页
   ·CuO-BIVO_4@C结果与讨论第46-57页
     ·CuO-BiVO_4@C的表征与优化第46-51页
     ·光催化活性测试第51-54页
     ·CuO-BiVO_4@C合成与降解污染物电子转移机理图第54-57页
6 结论、创新点及建议第57-59页
   ·结论第57页
   ·创新点第57-58页
   ·建议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8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碳对五氯苯酚(PCP)的吸附—解吸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下一篇:电镀废水膜法(RO-NF)回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