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黑碳对五氯苯酚(PCP)的吸附—解吸行为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引言第14页
   ·黑碳的来源与理化性质第14-15页
   ·黑碳对HOCs迁移转化的影响第15-20页
     ·黑碳对HOCs的吸附行为第15-16页
     ·黑碳对吸附理论的贡献第16-18页
     ·黑碳的种类对其吸附HOCs性能的影响第18页
     ·黑碳对HOCs的解吸迟滞作用第18-20页
   ·黑碳对HOCs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20-21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研究目的第21页
     ·研究意义第21页
     ·技术路线及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不同来源黑碳的制备与表征第23-29页
   ·引言第23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黑碳的制备第23页
     ·黑碳性质的表征第23-25页
   ·结果与讨论第25-28页
     ·扫描电镜第25页
     ·元素组成、比表面积及孔容第25-26页
     ·表面官能团种类第26页
     ·表面官能团数量第26-27页
     ·XRD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不同黑碳对五氯苯酚(PCP)的吸附解吸性能第29-42页
   ·引言第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PCP溶液的配制第29页
     ·吸附动力学实验第29-30页
     ·吸附热力学实验第30页
     ·吸附等温线第30页
     ·pH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第30-31页
     ·循环吸附解吸实验第31页
     ·PCP测定方法第31页
     ·数据处理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41页
     ·吸附动力学第31-32页
     ·吸附热力学第32-34页
     ·吸附等温线第34-36页
     ·pH值对黑碳吸附特性的影响第36-38页
     ·PCP在不同种类黑碳上的循环吸附解吸第38-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沉积物黑碳对五氯苯酚的吸附及生物毒性的影响第42-54页
   ·引言第42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材料第42页
     ·草木灰黑碳的制备第42-43页
     ·沉积物黑碳对PCP的吸附实验第43页
     ·种子发芽实验第43-44页
     ·测定方法第44页
     ·数据处理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3页
     ·RAC的理化性质及吸附性能第44-45页
     ·沉积物黑碳对PCP的吸附第45-47页
     ·黑碳对PCP毒性的影响第47-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老化态沉积物黑碳对PCP的吸附第54-62页
   ·引言第54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老化态沉积物黑碳的制备第54-55页
     ·老化态沉积物黑碳对PCP的吸附第55页
     ·PCP测定方法第55页
     ·数据处理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0页
     ·老化时间对沉积物黑碳吸附PCP的影响第55-57页
     ·老化温度对沉积物黑碳吸附PCP的影响第57-59页
     ·黑碳对老化态沉积物-黑碳体系吸附PCP的贡献量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六章 不同环境因素对PCP释放的影响第62-72页
   ·引言第62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材料第62页
     ·方法第62-64页
     ·PCP测定方法第64页
     ·数据处理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固液比对沉积物黑碳释放PCP的影响第64-66页
     ·pH对沉积物黑碳释放PCP的影响第66-67页
     ·温度对沉积物黑碳释放PCP的影响第67-68页
     ·离子强度对沉积物黑碳释放PCP的影响第68-69页
     ·DOM对沉积物黑碳释放PCP的影响第69-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研究结论第72-73页
   ·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作者简历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钱塘江杭州段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累积风险及来源初探
下一篇:多孔碳球负载BiVO4及其改性和光催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