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内涵解读 | 第10-14页 |
(一)社会公正的基本蕴涵 | 第10-11页 |
1.社会公正应该是“所有人”共同享受的公正 | 第10页 |
2.社会公正是平等权利和平等义务的统一 | 第10页 |
3.社会公正本质上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 第10-11页 |
4.社会公正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 | 第11页 |
(二)社会公正的价值指向 | 第11-12页 |
1.个人层面:社会公正的终极目标在于保证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 第11-12页 |
2.社会层面:社会公正旨在维护平等公正、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 第12页 |
(三)社会公正的实现路径 | 第12-14页 |
1.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消灭私有制、剥削关系和阶级 | 第12页 |
2.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 | 第12-13页 |
3.实现社会公正的直接动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合理调整 | 第13页 |
4.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所在:消灭“三大差别” | 第13-14页 |
二、马克思社会公正观视域下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 | 第14-18页 |
(一)加强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表现 | 第14-15页 |
1.以人为本的关键是以农民为本 | 第14页 |
2.加强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以农民为本的必然要求 | 第14-15页 |
(二)加强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 第15页 |
1.有利于缓解农村就业压力,进而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 第15页 |
2.有利于实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巩固工农联盟和实现政治稳定 | 第15页 |
(三)加强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 第15-16页 |
1.有利于减少就业歧视,实现城乡平等就业 | 第15-16页 |
2.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 第16页 |
3.有利于助推城乡二元体制的调整,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 第16页 |
(四)加强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农民工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 | 第16-18页 |
1.有利于确保农民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 第16-17页 |
2.有利于农民工更好地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 第17页 |
3.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民工的社会价值 | 第17-18页 |
三、当前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公正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 第18-24页 |
(一)公正缺失的表现 | 第18-20页 |
1.就业权利的不公正:农民工无法享有与市民平等的就业权利 | 第18页 |
2.就业机会的不公正: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狭窄,难以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 第18页 |
3.就业待遇的不公正:农民工工资待遇相对城镇职工偏低,同工不同酬问题严重 | 第18-19页 |
4.就业培训的不公正: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小,效果较差 | 第19页 |
5.就业保障的不公正:农民工劳动权益缺失,权益保障难以实现 | 第19-20页 |
(二)公正缺失的原因 | 第20-24页 |
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 | 第20页 |
2.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 | 第20-21页 |
3.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 | 第21页 |
4.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21-23页 |
5.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观念尚未消除 | 第23-24页 |
四、马克思社会公正观视域下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对策 | 第24-31页 |
(一)加快构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法规政策体系 | 第24-26页 |
1.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及相关领域配套改革 | 第24页 |
2.制定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策 | 第24-25页 |
3.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5页 |
4.构建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5-26页 |
(二)建立健全以发挥农民工就业服务长效机制作用为根本的财政支持体系 | 第26-27页 |
1.加强就业服务财政支持 | 第26页 |
2.构建财政支持长效机制 | 第26页 |
3.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力度 | 第26-27页 |
(三)构筑以增强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技能提升体系 | 第27-28页 |
1.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 | 第27页 |
2.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服务体系 | 第27页 |
3.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入机制 | 第27-28页 |
(四)健全完善以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为关键的合法权益保障体系 | 第28-31页 |
1.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 第28页 |
2.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协调维护农民工权益 | 第28-29页 |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平等就业制度 | 第29页 |
4.在全社会树立公平均等的就业观念,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 | 第29页 |
5.引导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农民工经济待遇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