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以大同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理论基础第13-14页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第13页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第13-14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4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第14页
     ·比较分析法第14页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第14页
     ·SWOT分析法第14-15页
第二章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制度障碍第15-18页
   ·计划经济路径依赖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第15页
   ·城市功能的二元结构制约城市发展第15-16页
   ·管理机制中的二元结构造成转型困难第16页
   ·地方政府主体地位缺失与分税制阻碍产业转型第16页
   ·沉淀成本制约政策效果发挥第16-18页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动因与政策支持分析第18-24页
   ·产业转型内部动因分析第18-20页
     ·经济增长陷入困境第18-19页
     ·地区竞争优势减弱第19-20页
   ·产业转型外部动因分析第20页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20页
     ·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第20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支持分析第20-24页
     ·产业发展政策第21-22页
     ·财政税收政策第22-23页
     ·环境保护政策第23页
     ·人才政策第23-24页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第24-32页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比较第24-27页
     ·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转型第24-25页
     ·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转型第25-26页
     ·以科技为主导第26-27页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比较第27-29页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策略第27页
     ·国外资源型城市科技转型策略第27-28页
     ·国外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策略第28页
     ·国外资源型城市环境转型策略第28-29页
   ·对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启示第29-32页
     ·成立专门转型领导机构,重视转型立法效力第29页
     ·适时选择恰当的转型时机第29-30页
     ·培育新兴接续主导产业,兼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30页
     ·高度重视下岗人员安置,多种途径实现劳动力再就业第30页
     ·注重环境保护,重塑城市功能第30-32页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以大同市为例第32-45页
   ·大同市产业转型的SWOT分析第32-33页
     ·优势分析第32页
     ·劣势分析第32-33页
     ·机会分析第33页
     ·威胁分析第33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34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第34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4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含义第34-37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评价方法第34-35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第35-36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第36-37页
   ·大同市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第37-43页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7-38页
     ·数据的相关性检验第38-39页
     ·公因子的提取第39-41页
     ·计算因子得分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制度创新与对策建议第45-48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第45-46页
     ·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第45页
     ·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第45页
     ·尝试转型法制化改革第45-46页
     ·城市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第46页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建议第46-48页
     ·应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模式第46页
     ·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接续产业第46-47页
     ·完善劳动力再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第47页
     ·完善投融资政策,多渠道筹措转型资金第47页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1-52页
附录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对房价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性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