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第12-15页 |
·研究创新 | 第12-13页 |
·研究不足 | 第13-15页 |
2 商业银行竞争力及“三性”原则的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企业竞争力理论 | 第15-16页 |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 | 第16-18页 |
·商业银行“三性”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我国商业银行“三性”原则的发展历史 | 第18-19页 |
·商业银行“三性”原则的具体阐述 | 第19-20页 |
·“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 第20-23页 |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3-31页 |
·国外的研究 | 第23-24页 |
·国内的研究 | 第24-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4 基于“三性”测量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模型框架 | 第31-37页 |
·“三性”测量指标选择原因及体系建立 | 第31-32页 |
·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模型选择 | 第32-37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性 | 第32-33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 第34-37页 |
5 商业银行“三性”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37-71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37-46页 |
·从“三性”和竞争力四个方面,确定本次所需的主成分个数 | 第37-40页 |
·计算主成分Fm的表达式 | 第40-41页 |
·计算获得“三性”和竞争力水平四方面的综合得分F | 第41-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71页 |
·样本商业银行时间序列分析 | 第46-58页 |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全量分类分析 | 第58-62页 |
·上市对商业银行“三性”和竞争力的影响 | 第62-71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71-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研究建议 | 第72-75页 |
·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建议 | 第72页 |
·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建议 | 第72-73页 |
·针对城商行及其他类型商业银行的相关建议 | 第73-75页 |
结束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