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引言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 ·创新 | 第18页 |
| ·不足 | 第18-19页 |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定义 | 第19页 |
| ·投资性房地产定义 | 第19-20页 |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投资性房地产的关系 | 第20页 |
|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决策有用观 | 第20-21页 |
| ·全面收益观 | 第21-22页 |
| ·资产计价内涵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分析 | 第23-42页 |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 ·投资性房地产未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 ·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健全 | 第25页 |
| ·市场专业评估水平限制 | 第25页 |
| ·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 | 第25-26页 |
|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财务状况影响分析 | 第26-36页 |
| ·对偿债能力影响 | 第26-28页 |
| ·对盈利能力影响 | 第28-32页 |
| ·对营运能力影响 | 第32-34页 |
| ·对发展能力影响 | 第34-36页 |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案例分析 | 第36-37页 |
| ·公司简介 | 第36页 |
| ·财务分析 | 第36-37页 |
| ·投资性房地产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股价的影响分析 | 第37-41页 |
| ·模型设定与假设 | 第37-38页 |
| ·样本选取 | 第38页 |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 ·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 | 第39-40页 |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4 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建议 | 第42-46页 |
| ·微观层面 | 第42-44页 |
| ·增强会计人员素质,有效减少公允价值评估成本 | 第42页 |
| ·严格把关企业帐表,严禁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第42-43页 |
| ·认真关注税收政策,合理减少投资性房地产税负 | 第43页 |
| ·规范合并报表制度,减少公司报表合并工作负担 | 第43-44页 |
| ·宏观层面 | 第44-46页 |
| ·完善准则理论,建立关联体系 | 第44页 |
| ·深化各界合作,提高评估水平 | 第44-45页 |
| ·加强监管水平,建立相关机制 | 第45-46页 |
| 5 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A | 第50-51页 |
| 附录B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